• 管理沟通教学案例库沟通 > 虛擬社群與「平埔研究虛擬社群與汐止社大虛擬社群」
  • 虛擬社群與「平埔研究虛擬社群與汐止社大虛擬社群」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TXT   更新时间:2011-09-0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9
    《汐止社區大學專題》
    
      虛擬社群與「平埔研究虛擬社群與汐止社大虛擬社群」之個案說明
    
        潘英海、曾士熊、張孟元、戴小琦、賴昌彥
    
        計畫背景及目的
    
          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就如同實體社區一般,只是實體
        社區涵義是由「居住在同一地區,而由同一政府所治理的一群人」,
        並且「具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滿足此二條件可謂社區之必要條
        件。如果,現在我們將當實體空間換成了網際空間(cyberspace),
        政府的管理與運作機制由相關的網路協定(protocol)、服務、規
        範或禮節(netiquette)所取代,這是滿足虛擬社群的第一個要件。
        此外,此社群尚需要有共同興趣的使用者,透過網路上互動的溝通
        模式,找到一群與自己有相同興趣的人,能夠討論一定程度深度及
        意義的主題討論,此可以稱之滿足虛擬社群的第二個條件(Coate,
        1998)。透過這兩個概念的結合,可以勾勒出「虛擬社群」涵義之
        輪廓(Komito,1998;Etzioni & Etzioni,1999)。
    
          本院有許多研究社群如:平埔研究社群、明清研究社群、宗教研
        究社群等,研究者定期的聯絡進行學術研究及討論,已達成意見上
        的交流。面對面的溝通當然仍是最有效的傳達管道,但是常受限於
        時間、空間諸多因素,而且成本過高。所以社群成員,常常無法於
        「重要時機或第一時間」之情況下立即的進行討論,因而延緩了研
        究時程。源於此,因而構想如何建立一個協助本院的「虛擬研究社
        群」,能經由資訊科技(IT)的工具的協助建立一套機制,讓主題
        明確、活動熱絡及研究積極的「研究社群」,可以於網際網路空間
        (Cyberspace)中,進行即時的資訊傳播及知識分享、擴散等輔助
        性的社群活動。同時,為便於研究社群進行時,計畫管理工作的實
        際需求,因此於虛擬研究社群的工具中,設計了「計畫專案管理區」。
    
        虛擬社群的效益
    
          Rheingold是虛擬社群早期的研究者之一,同時也是網路社群先驅
        之一的「The Well」的創辦人,他對於虛擬社群的定義較為生動:
        「虛擬社群是社會的集合體,當有了足夠數量的群眾,在網路上進
        行了足夠的質與量的討論,並付出了足夠的情感而得以發展人際關
        係的網路,虛擬社群因此而成型」(Rheingold,1993)。
    
          社群本身即為由一群具有共同目的承諾者所組成,彼此相互協助
        並分享知識,成為具有共同經驗及價值的生命共同體,經由承諾的
        制約機制及規範以達成共同目的(Komito,1998;Etzioni &
        Etzioni,1999)。
    
        1.目標族群的鎖定
    
          所以對社群關係有兩個基本的屬性,(1)關係強度(Bonding),
          代表人與人間的關係強弱向度。(2)文化(Culture),代表社群
          共同的價值、意義、習俗等。
    
          此為傳統社群的屬性需求,同時亦為虛擬社群的構成要件。當虛
          擬社群的社員,經由電子的媒介建立社群的活動現象,完成分享
          資訊、穩定成長、忠誠與信守承諾等條件時。相對的以IT為基礎
          的虛擬社群,必須搭配以下四個重要的因素:(1)具備網際網路的
          機制;(2)建立互信的社群規章;(3)知識分享及互助合作;(4)知
          識透過機制管理可以不斷分享、傳播及再使用(Hanson,2000;
          Steve Glenn,2000;Romm, Pliskin & Clarke,1997; Falk,
          1998)。
    
        2.提供客製化的管道
    
          一般而言,網站個人化是指針對每一使用者特殊的需求設計更具
          彈性的網站[Dean, 1998]。另一個較常被提及的觀念是所謂「客
          製化(customization)」,雖然在網際網路上的個人化與客製
          化常代表同樣的涵義,但兩者確有定義上的不同。個人化是由網
          站主導,藉由記錄使用者的個人資料或瀏覽行為,網站即可提供
          滿足使用者個人需求的內容;客製化則由使用者主導,並且自行
          決定網頁的畫面或資料呈現方式,例如使用者可能把天氣資訊移
          到首頁最上方,以備經常性查詢之需(Ochs, 1999)。簡言之,
          客製化提供的內容是使用者可以預期的,而個人化的內容則通常
          不是使用者能預期的(Allen,1999)。
    
          個人化在技術上有許多不同的分類與做法,有些方法需要使用者
          主動參與,例如選填表單或回答一系列設計好的問題,另一些方
          法則是採取隱藏的形式,直接追蹤使用者的資料與行為,不需要
          使用者輸入資料(Dean,1998)。個人化的層次大致分為三類:
    
          (1)規則式個人化(Rule-based personalization)
    
             規則式過濾(rule-based filtering)需要使用者先回答一些
             問題,然後依據回應的資料來傳送內容。對網站而言,必須事
             先將企業規則(business rules)邏輯化,例如使用者住在台
             北,就展示有關北部的天氣或交通資訊。
    
          (2)協力式個人化(Collaborative personalization)
    
             協力式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也稱為群體過濾
             (group filtering),主要是以屬性或興趣相近的使用者經
             驗與建議做為提供個人化資訊的基礎(Dhillon, 1995)。透過
             記錄與比較使用者產品或服務偏好的資料,將使用者分為數個
             不同的集群(cluster),每一集群中即為相關程度高的使用
             者。透過協力式過濾有助於彙集具有類似偏好或屬性的會員,
             並將其意見提供給同一集群中的使用者作為參考,以滿足人們
             通常在決策之前參考他人意見的心態。
    
          (3)學習式個人化(Learning-agent personalization)
    
             最不會干擾使用者的個人化方式,可以透過系統自動追蹤使用
             者在網站上的瀏覽行為來達成,並且這些技術通常也包含有學
             習的能力,能夠根據使用者實際上點選了網頁中列出的那些項
             目,調整下次網頁展示的內容,是具有回饋與修正機制的個人
             化設計。此種方式通常也稱為「非干擾式個人化(non-intrusive
             personalization)」。
    
             這些個人化技術並沒有所謂最佳的方法,甚至有時候是可以並
             存的,例如規則式與協力式經常合併使用,提供使用者輸入資
             料的機會,同時加上協力式的建議功能,但缺點則是需要使用
             者花較多時間在資料輸入上;反之,愈不需要使用者涉入的方
             法,在技術上會愈難達成,也可能因為在無形之中蒐集了使用
             者的上站記錄,而引發使用者的恐懼或反感。
    
        3.扮演溝通管道的角色
    
          就溝通的功能上來看,網路社群在技術及銷售工作上的成效能也
          相當高。由於業者在競爭中必須確實分析與掌握使用者的需求,
          而網路社群可以在業者與消費者之間扮演溝通橋樑的角色,業者
          透過網路社群瞭解消費者需求,而消費者也透過網路社群得知有
          關的消費資訊,因此建立了網路商業經濟的基礎。
    
          但是對於非營利或研究性質的社群,如本院研究社群,則可以透
          過研究目標及對象的確立,於原有的研究基礎上建立虛擬社群,
          研究者透過IT協助,運用Cyberspaces可以更迅速及便利的溝通,
          並且傳播及分享知識,此類亦是高度知識的經濟活動,雖然交易
          標的物不是商品而是知識,交易的手段沒有透過貨幣而是彼此的
          關係強度。
    
        虛擬社群的存在性質的類型
    
          虛擬社群的種類非常多,有依據實體性質或興趣分類,也有依據
        會員需求、應用類型及功能區分,最重要的目的仍為了建立有特色、
        目標明顯的社群。
    
        1.以實體為基礎
    
          第一種分類是在較傳統的社區或某些具有實際關係的群體上,建
          立電子連繫的管道,例如將某個城鎮相關的訊息、學校或社區佈
          告搬到線上,即形成所謂以實體為基礎的虛擬社群(physically
          based virtual community)(Blanchard & Horan, 1998)。
    
        2.以興趣為基礎
    
          此類以興趣為基礎的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 of interest)
          可能出現在電子佈告欄(BBS)或新聞群組(Usenet),成員間可
          能從未謀面,彼此的互動也可能僅限於該興趣主題。
    
        3.依會員需求分類
    
          虛擬社群的會員需求可分為四類,(1)興趣型:所佔比例最多,各
          種主題都有。(2)關係型:人際關係(如網路同學會)。(3)幻想型:
          如Mud、Game之類。(4)交易型:買賣東西(Hagel & Armstrong,
          1997)
    
        4.依應用型態分類
    
          社群中的成員透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工具進行互動,一般較常見的
          功能包括討論區(forum或message board)、聊天室(chat room)、
          郵件清單(mailing list)、線上傳訊(instant messaging)、
          留言版(guest book)、群組行事曆(group calendar)、遊戲
          或投票等等(Builder.com, 1999)留言版通常是最容易建立的功
          能,允許使用者在網站上發表個人的意見;郵件清單則是當有使
          用者發表意見時,由系統統一寄發電子郵件通知所有訂閱該清單
          的使用者,較適合資訊不多的社群;討論區則是加強版的留言功
          能,使用者可以發表新文章,也可以回應另一篇文章。討論區又
          可分為引線式(threaded)與循序式(linear)兩種,引線式是
          以階層結構組織文章,較適合技術性的討論主題,循序式則依照
          發表時間先後排列,較適合一般性的主題;此外,聊天室與線上
          傳訊則提供即時資訊傳遞的功能(張瀚仁,2000)。
    
        5.依應用功能分類
    
          虛擬社群的應用類型可分為三類:(1)B2B商業模式,(2)B2C商業
          模式,(3)P2P商業模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聊天室與討論區會需要較多的資訊量,如
          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指出,維護一個討論區每天需要2,500
          人次,聊天室更需要高達55,000人次,而採取排程(schedule)
          的方式可能是聚集人潮的可行辦法(NewMedia, 1999;張瀚仁,
          2000)。
    
        中研院虛擬研究社群─分析構面
    
          研究社群的重要目的,即為會員間透過合作進行知識分享,彼此
        間互惠的模式成為虛擬社群最佳之回饋。建立研究性質的虛擬社群,
        可以透過三個構面的分析,以確立建置虛擬社群的目標及目的,其
        知識分析模式請參見【圖一】。
    
        1.政策與策略構面(Construct of Policy and Strategy)
    
          此構面為建置虛擬社群最高策略面,透過系統安全(Security)、
          私密性(Privacy)、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論壇規範(Speech Rules)、使用者規範(Users Rules)、虛擬
          社群策略年盟合作規範(Rule of M2M Alliance)等因素考量,
          建置合理及公信的機制。
    
        2.需求構面(Construct of Users Demand)
    
          此構面目的為能讓虛擬社群達成競爭與永續的基本精神,因此以
          使用者需求(Awareness & Acquisition)、文化(Culture)、
          使用者忠誠度(Loyalty)與停留時間(Retention)、虛擬社群
          演化(Evolution)、使用者共同興趣(Mutual Interest)、知
          識提供(Product Knowledge)、轉變率(Conversion Rate)、
          交換經濟(Economy of exchange)等因素為導向,作為社群需求
          構面分析時之依據。
    
        3.角色構面(Construct of Role)
    
          此構面共分為討論者(Discussion User)、參與者(Participants)、
          觀察者(Observers)、客戶(Customer)、供應商(Supplier)、
          廠商(Vendor)、員工(Employee)、主席(Moderator)等抽象
          角色。如以中研院研究社群的角色為例,則分析如【表一】。
    
        4.功能構面(Construct of Functionality)
    
          最後虛擬社群於政策、需求、角色等多方分析後,要落實希望所
          建構虛擬社群的功能,此本構面將由─事件(Event)功能:如
          Webcasts, Guest, Seminars, E-Conferences, Push or Pull
          Technology, VOD等。、交互性(Interaction)功能:如Dialog,
          Message Board, Chart, Email, BBS, ICQ, I-Phone, Voice-Chat
          等。、回饋訊息(Feedback/Outreach)功能:如 Newsletter,
          Polls / Survey等、內涵(Content)、搜尋(Navigation/Access)
          功能:Pattern Match, Data / Text Mining等五個因素所組成。
    
        虛擬社群研究案例─汐止社區大學虛擬社群「汐水長流」
    
          本計畫最終的目的即是輔助本院「研究社群」活動,為協助學術
        研究與推廣、提昇本院研究社群聯絡溝通、提升社群工作效率等。
        中央研究院虛擬研究社群網站有別於一般,其特質有四項:
    
        (1)維護彈性:本網站提供強大的Web管理界面,基至在不需要寫任
                     何程式的情形下,管理者只要依照填單或選項方式,
                     即可透過瀏覽器完成所有設定。
    
        (2)開放架構(Open Source):本網站使用Linux平台以及PHP程式
                     語言,所有使用到的環境、程式碼皆可免費取得,
                     且網路上回饋使用者,讓使用者可以繼續增強或修
                     改其功能。
    
         (3)功能完整與穩定性:網站整合完整的Web-based系統所需的功
                     能,透過PHP Scripting程式語言,可以用任何文字
                     編譯器開啟。
    
        (4)簡單易學:網站各項功能操作方便,能輕易地上手,且透過MySQL
                     Web資料庫管理界面簡化操作。
    
          中央研究院虛擬研究社群網站功能,可以分為兩大類:
    
           1.一般社群活動,如(1)討論區:虛擬社群站長可以依據社群需
             求,隨時增減討論區,並具備內容搜尋功能。(2)一般工具箱
             (3)個人化管理功能(需申請個人帳號)(4)其它功能(5)站長
             管理功能等。
    
             汐止社大一般社群活動(案例圖示),如:工作團隊、講師聯
             誼會、終生學習工作坊、基金會等相關團體社群,相互進行活
             動支援及協助,以及社大校本部、圖書館、課程資訊及論壇等
             主要教學及分享的社群活動。此社群接受一般成員申請,進入
             後將可啟動初級個人化網頁功能。
    
             汐止社區大學虛擬社群網站:http://scc.org.tw/
    
           2.計畫管理功能(案例圖示),此區為協助計畫管理進行,如行
             事曆、聊天室、討論區、專案時程管理、簽到、備忘錄、資源
             管理、計畫與帳號管理等功能。
    
             (1)公告畫面
    
             (2)行事曆畫面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TX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工商行政管理案例库  小学教学案例库  管理沟通案例分析  护理管理沟通技巧案例  课堂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学管理案例  服装营销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