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 例子、引子、窗子——谈语文教学 孟现波语文是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 ...
  • 例子、引子、窗子——谈语文教学 孟现波语文是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 ...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TXT   更新时间:2011-09-10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例子、引子、窗子——谈语文教学
    
    ● 孟现波
    
      语文是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最容易厌倦。况且传统的语文课堂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语文教育功能的认识,导致语文课堂春风化雨少了,条分缕析多了;体味把玩少了,条条框框多了;畅所欲言少了,恭敬倾听多了。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蓦然回首,笔者才深刻认识到:反复讲述的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忙忙碌碌只为学生求知作个引子,为之呕心沥血的每个课堂不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窗子。
    
       一、课文是个例子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讲读课文的任务是举一,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反三,实现知识的建构。即通过讲读课文提供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便充分地实践着课文的示范性。例如,将《长江三峡》与《雨中登泰山》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培养对语言形象的再现能力,体会所描写景物中蕴涵的情趣和哲理,感悟美的陶冶,培养热爱生活,知难而上,拼搏奋进的美好情操。体会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时空结合和情景交融的写法。然后,告诉学生,我们所学的不过是个例子,是跟着大师学语文,指引我们走进文学殿堂。接着,我趁热打铁,布置作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组织学生出外游玩,回来指导学生模仿学过的两篇课文写作。于是,一篇篇情景交融,文质并茂的作文完成了。接着,我又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两篇自渎课文,由课文的学习,到生活的体验,再到创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了一个“习琴———操琴———能琴”的过程。学生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完成了一个由抽象而具体,有感性而理性的认识上的飞跃,从课文中走向了生活。
    
       二、教师是个引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以这首诗为引子,牵引出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一系列的古代送别诗,让学生比较这些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诗句各自书写了怎样的别情。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在课外广泛的涉猎,通过这样的引,就把有限的课堂牵引到了无限的语文世界,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学也会事半功倍。整个教学过程,极大限度的让学生活跃起来,让学生动手,动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不断为他们设置高度。
    
       三、课堂是个窗子
    
       课堂好比一个狭小的窗子,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则是辽阔的天空,囿于课文,囿于课堂的做法,是大语文教育的大敌。
    
       魏书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征即为大语文教学,他很少系统全面地讲析语文课文,但无时又不在上语文,他高居于语文课本之上,又决不放弃课本。魏老师采取了利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班里同学各承担课本教学的一部分教学,如生字词、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散文知识等。在此之前,他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语文的知识层次,绘出“语文知识树”,这样,就使得各位同学目标明确,也使得这份工作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其中得以持久的训练,在将语文课作如此处理之后,为学生和教师赢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拓展语文的学习范畴。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中学,056600)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TXT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考题  高中30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教师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基础文学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必修三语文文学常识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  自考大学语文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