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的结构 > 复合事件的语义结构与现代汉语述结式的成立条件分析
  • 复合事件的语义结构与现代汉语述结式的成立条件分析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0-1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pdf
    文档作者:MC SYSTEM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复合事件的语义结构与现代汉语述结式的成立条件分析
    詹卫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要:现代汉语的述结式(比如"吃饱,洗干净,站稳,哭红"等)是两个谓词性成分(记 作 V1,V2)复合的产物,而作为一个整体(记作 V-R) ,其主要的句法表现又跟一个单独 的动词很接近. 本文认为, 述结式兼有短语和词的双重性质, 是现代汉语对 "原因——结果" 复合事件的压缩编码形式.V1 跟 V2 构成的典型述结式,满足条件: (1)V1 有动作行为义 或状态义,V2 有状态义; (2)V1 和 V2 各自代表的两个事件存在"原因 —— 结果"关系; (3)V1"原因"事件和 V2"结果"事件之间的语义距离要适当,不能过近,也不能过远. 关键词: 述结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像" (a)吃饱,看懂, (b)搬上来, (c)挖不出来, (d)坐在"这样的语言对象一般看 作是述补结构.其中 a 为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b 为带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c 为表可能 的述补结构, 为带介词补语的述补结构. d 不过, 海外有的汉语研究者, 比如柯彼德 (2005) , 则主张把这些单位都看作是动词的各种内部变化形式. 事实上,现代汉语中的这类语言对象,都是两个谓词性成分(不妨记作 V1,V2)的复 合体(本文把复合体记作 V1-V2 或 V-R1) .有的复合体已经结合得很紧密,确实也被看作是 词而被一些语文词典收录,比如"看见,看上,夸大,证明"等.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多 的 V1-V2 组合给人的感觉是临时性的.母语者(native speaker)的语感中一般不大会把这样 的 V1-V2 当作是词.比如下面的例子: (1) 他的抑郁症特严重, 去看心理医生, 结果反而把人家医生的心理给看坏了. .. (电 (2) (3) 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与主持人的对话) 世界杯带热南非游. (2010 年世界杯期间新浪网新闻标题) .. 岁月催人老,地中海略带咸味的风吹皱了卡纳瓦罗,赞布罗塔和加图索的脸, .. 也吹锈了英雄的心. (新浪博客) .. "原因——结果"复合事件 语义结构 语义距离 组合约束
    上面例中加点的成分"看坏,带热,吹皱,吹锈"等都是 V1-V2 这种组合式.我们觉 得这些是汉语中的临时性组合,而不倾向于认为它们是稳定的独立的动词. 这样,一方面 V-R 组合式是两个谓词性成分的复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谓词,另一方 面,它在用法上又确实很像一般的动词那样,可以做谓语,带宾语,后面带时体成分"了" , 等等.近二十年,汉语学界关于 V-R 组合式的主要研究兴趣,也是把它类比为一个单独的 动词,集中在观察 V-R 作为一个整体,它的论元(题元)结构应该如何表述,或者说是如 何由其组成成分 V1 跟 V2 的论元(题元)结构推导出来.这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举 出很多,比如 Li(1990) ,黄锦章(1993) ,王红旗(1995) ,郭锐(1995,2002) ,袁毓林 (2001) ,施春宏(2005,2006,2007,2008) ,宋文辉(2004a,2004b,2007)等等,对汉 语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推导机制,动结式的不同类型,动结式在不同句式中的分布情况等,都
    1
    本文用 V 代表一般说的动词和形容词(或统称谓词) .在行文中,如果不特别说明,动词也包括形容词在 内.在谈到述结式的时候,如果强调整体或内部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则把述结式记作 V-R;如果强调其内 部构成成分的语法属性,则记作 V1-V2.此外,本文不特别区分"述结式"跟"述补结构"这两个术语. 1
    做了非常细致的考察,积累了大量的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不过,以往的研究较少把 V1 和 V2 作为分析的起点,来系统地讨论什么样的 V1 跟 V2 能形成 V-R 结构.而无论是从对外汉语教学还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来说,这个问题却 又都是值得去做深入探究的.在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时,我们就不难注意到下列语言事实: 有不少谓词不跟任何 V2 组合形成 V-R 结构,比如"是,有,完,能,掺假,蝉 联,谄媚,……"等等. 有不少谓词不跟任何 V1 组合形成 V-R 结构.比如"爱,安,繁盛,伟大,崇高, 可惜……" 等等. 事实上, 能出现在 V2 位置的谓词是一个数量不大的封闭集合2. 有的谓词能跟许多不同的 V2 组合形成 V-R 结构,比如: "烧,挖"能形成几十个 上百个 V-R 结构3.有的谓词只能跟很有限的 V2 组合形成 V-R 结构,比如: "醉, 松"通常形成的 V-R 结构只有"醉-倒,松-开"等个别例子. 有的谓词能跟许多不同的 V1 组合形成 V-R 结构,比如: "光,死,多,起来,到" 等都能形成上百个 V-R 结构.有的谓词只能跟很有限的 V1 组合形成 V-R 结构, 比如: "醉,馋"通常形成的 V-R 结构只有"喝-醉,灌-醉,吃-馋"等个别例子. 对以上这些情况, 如果能做出统一的解释和说明, 并进而形成一定程度上可操作的判别 规则,那么,对于中文信息处理的意义就是,如果是做汉语理解,当计算机碰到两个 V 连 续出现时,可以帮助判断 V1-V2 的结构类型,并进而排除相关的结构歧义(详见第三节) . 如果是做汉语生成,则可以用于预判 V1 跟 V2 是否能生成合适的 V-R 结构(参见傅爱平, 2003) 对于面向留学生的的汉语教学来说, . 则有助于外国学生更主动并且更恰当地使用 V-R 结构.调查留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留学生在造句的时候,往往不主动使用 V-R 结构4,结 果在需要用 V-R 结构表达的时候出现问题,表现为缺少述语谓词或者补语谓词,例如: (4) * 他们五个人把箱子和家具装上卡车运送了. (5) * 在房子里要干燥洗的衣服. 例(4)中的"运送"应改为"送走"或"运走"来表达;例(5)中的"干燥"应改为 , .这些场合如果能主动使用 V-R 结 "晾干"或"烘干""洗"应改为"洗好"或"洗干净" 构,说出的汉语句子就会更地道. 施春宏(2008)从 V1 跟 V2 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能够形成 V-R 结构的动词类型进行了系 统地考察和分析.他的研究很有启发性.不过,我们觉得考察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一方 面,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要求在更大的背景下来看 V1 跟 V2 形成各种不同结构的 情况,而不是仅限定在述结式的范围内来看其中的 V1 和 V2 成分的性质.另一方面,以往 对述结式中 V1 跟 V2 的语义关系的讨论主要是对 V-R 正例的分析,对于反例的讨论关注不 够.为了对现代汉语 V-R 结构的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打算在事件语义的分析框架下 来审视 V1 与 V2 的组合.下文第二节简要介绍本文关于事件语义结构分析的基本观念;第 三节考察 V1 跟 V2 组成各种不同结构的可能性以及各种结构中 V1 和 V2 的分布差异; 第四 节在复合事件语义结构的分析框架下,讨论 V1 和 V2 能形成 V-R 结构(正例)和不能形成 V-R 结构(反例)的条件,并对面向中文信息处理应如何描述 V-R 结构,给出我们的建议方 案;最后第五节总结全文,简要说明本文对 V-R 结构所采用的分析框架的意义. 二 关于事件以及事件的语义结构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写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新闻的结构特点  新闻的结构分为几部分  一篇新闻的结构  新闻  娱乐新闻  新闻周刊  qq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