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小小服务员日记 > 耄耋老人 上百本日记
  • 耄耋老人 上百本日记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9-1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03 责编 唐文举 版式 冯佳责校 关平电子邮箱:wbcbzx@163.com 2013 年3月21 日 星期四 今日看点 本报记者谢民心 通讯员赵凤丽 平泉县杨树岭镇排杖子村今年已经 85 岁高龄的李维章老人, 从上个世纪 40 年代 起, 就坚持每天写日记. 从国家大事到家 庭琐事、 从工作学习到天象收成、 从生理 疾病到家庭理财, 上百本、 几百万字的日 记, 如同史诗般记录了他所经历生活的各 个层面, 也折射出了大半个世纪中国社会 发展的真实状态. " 鬼子让我跪了半天 国民党向我开枪 子弹落在我脚前" 1928 年6月14 日, 李维章出生在现在 的平泉县杨树岭镇排杖子村. 营养不良的 母亲没有乳汁喂养, 只好把小米碾成面儿 蒸熟, 一口一口嚼成粥状, 吐到碗里, 用 温火煨热, 再一口一口地喂孩子. 年轻时艰难的求学之道, 让李维章看 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 奴化教育"、 国民党 的" 伪教育", 给他留下了无尽的痛恨. 这些, 在老人当时的日记里, 都有所反映. " 1944 年在平泉兴平学校读书时, 学 校的教导主任是日本人叫景山, 他根本不 把中国的学生当人看待, 有一次我值日, 他说我没有尽到责任, 让我在日本的国旗 下跪了半天, 后来是别人说情才让我起 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广大贫苦 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的情形, 给李 维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1933 年, 刚刚 5 岁的他就知道" 日本鬼子来了!". 1947 年 春天的一篇日记里记着: " 去玉皇庙途经 吴家沟南坡时, 国民党驻七家部队向我开 枪, 子弹落在我的脚前, 多亏子弹已无力, 有惊无险." 做了教师 庙里的牌匾抹点锅底黑 当做黑板 1949 年初, 正值在北京学习的李维章, 看到了国民党的末日, 毅然离开北京, 投 身到了解放区, 在平泉师范培训班接受培 训后的他, 坚持到农村第一线搞起了土改. 同年 4 月2日, 到平泉县第八区的一所小 学, 做起了一名人民教师. 在这一天的日记上, 老人记录了这样 一段话: " 今天我已成为一名教师了, 因 此而自豪. 学校太简陋, 三间茅草屋, 用 土打的院墙, 屋子里只有一铺土炕, 一个 土锅台, 墙都是漆黑漆黑的, 窗户上糊的 纸都一条一缕的了. 到庙里取回来一块牌 匾抹点锅底黑当做黑板, 弄点白土子当做 粉笔. 教室虽然不很整齐, 条件非常艰苦, 但是也能按时上课了." 老人亲手创立的第 一所学校就这样诞生了. 那时老人的" 工资" 是一个月 100 斤小米. 老人日记里—— — " 多好的干部啊!" 在老人的日记里, 多次提到一位叫刘 占元的同志, 那是李维章在土改时认识的 一位领导, 那时刘是土改工作队队长, 北 京大学的毕业生. 曾在国共谈判时做过翻 译. 日记里这样写道: " 他总是身穿一件 旧的棉大衣, 脚穿一双棉布鞋, 从早到晚 不辞劳苦忘我工作." 老人说: " 有一次在 老百姓家里吃饭, 特意给他炒了一盘鸡蛋, 但是他说什么也不吃, 刘占元说, 鸡蛋是 好吃, 但有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我若 是吃了这鸡蛋, 感情上过不去. 还有一次, 一位老大娘给他送去自己攒下来的 2 斤白 面, 他说什么也不要, 老大娘不肯拿走. 可是谁也没想到, 土改快要结束时, 他让 工作人员将白面送给了一位孤寡老人了. 多好的干部啊!" 4 年的" 下放" 老人跑遍了 28 条沟 1965 年, 为了响应当时的" 到需要的 地方去" 的号召, 李维章被" 下放" 到当 时的高杖子公社任林业助理员. 他在当时 的日记中写道: " 我是服务员, 不是当官 的." 老人来到了高铺大队第八生产队蹲 点. 与老百姓同吃、 同住、 同劳动. 那时 老人下乡的地方有 28 条沟, 沟沟岔岔都住 着人家. 他住在老党员魏国恩家里. 一间 小石头屋子, 家里只有一个 10 几岁还没上 学的儿子. " 那时家里吃饭唯一的东西就 是一个瓦盆, 里面盛满了粥, 人吃剩下端 到外面用它喂猪, 猪吃完了再给狗, 那狗 一准把那盆子舔得干干净净." 在这种环境 下, 李维章一呆就是 4 年, 28 条沟几乎都 留下了老人的脚印, 老百姓买个咸盐、 灯 油啥的, 也都是老人跑到 20 多公里外的供 销社去给买回来. 无论是在" 五七" 干校劳动期间还是 后来做农业助理员期间, 老人都在坚持记 着日记. 这一段时间, 经常接触农业的老 人, 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天象、 物候、 农时 变化等, 完成了高杖子公社详细的物候、 农时观察记录表. 春天里, 什么时候播种、 什么时候杏花盛开等; 夏天里, 什么时候 玉米高粱追肥、 什么时候钻心虫成灾; 秋 天里, 什么时候打羊草、 什么时候苹果下 树、 什么时候秋季造林等, 都有详细的记 录. 在那个动荡年代里, 能煞下心来为老 百姓做点实事的人, 实在是不多. " 1972 年1月25 日, 召开农业学大寨 会议"、 " 1972 年1月30 日, 天降 65 毫米 大雪"、 " 1973 年3月11 日, 训练农业技 术员", " 1974 年12 月1日, 平泉、 拐子 梁、 老窝铺、 三家通班车"、 " 1975 年12 月29 日,开批斗'资本主义'大会""1976 年7月28 日, 唐山大地震". 在以后的日子里, 凭着对党无限的忠 诚与信任, 凭着老人对革命事业的不懈努 力与追求, 1985 年, 58 岁的李维章终于加 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那一天的日记 上, 他写道: " 这是我一直的追求, 今天 我终于实现了." 每一天 都在记录着生活的美好 1988 年, 李维章老人离休后回到了生 他养他的老家—— —杨树岭镇排杖子村. 然而, 老人的一切并没有因为离休而停顿下 来. 关心别人和社会、 总想为别人和社会 做点什么, 始终是他生活和日记的主题. 1997 年6月18 日, 家里买了电视, 花了1680 元. 1997 年12 月26 日, 家里安装了电话. 花费 1700 元. 2001 年3月19 日, 买了一部手机. 950 元. …… 2006 年4月16 日老人在日记里写道: " 1973 年的 4 月16 日, 这房子上的梁, 一 晃到今天已经 33 年了, 这33 年发生的变化 我都不敢相信. 那时盖个房子, 能用得起 砖的有几家啊?! 几间房子放上几块砖、 房 顶能上青瓦就算非常好的了. 大部分还都 用土坯呢. 再看看今天, 哪家不是红砖绿 瓦啊, 这33 年变化太快了." 自建图书室 为村民免费开放 2006 年7月15 日老人的日记: 早上去 了" 茂林收购站", 发现有个女孩子, 好像 是个高中生, 把一本 《 学习的革命》 给卖 了, 实在可惜, 咱这村子就需要书籍, 需 要文化, 咱农民需要的是更多的致富信息 和有关国家法律政策. 其实, 早在几年以前, 老人就已经看 到, 现在的村民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 提高, 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还很单调, 老 人看在眼里想在心上, 他想来想去决定收 集、 购买点图书馆, 自己开办一个小小的 图书室, 为富裕起来的村民提供各类信息 和精神食粮. 老人四处购买、 收集党史法 制、 经济管理、 古典文学、 农技工具、 县志、 医学图书等各类图书 1000 余册, 在2005 年的腊月, 他的小小图书室成立了, 成立之初, 图书室就吸引了村子里的很多 人前来阅读和咨询. 为了丰富自己的图书室, 老人连续两 年每年自费拿出 1000 多元订阅了 《 半月 谈》、 《 时事报告 》、 《 人民日报 》、 《 参考 消息 》 等10 多种报刊和杂志, 把并不宽敞 的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 10 多平方米屋子 也就成了藏书室、 阅览室和借书室. 为诸 多的村民免费开放. 耄耋老人 上百本日记 记录沧桑巨变 老人面对记者的采访感慨万千, 他总结自己是充实而快乐的学习型老 者, 而且眼睛紧紧盯着时代的潮流. " 学问之心、综合之心、创造之心、尊敬 之心、道德之心."是21 世纪的人必须 具备的心理." 学问之心"就是要有文 化基础,有文化才有发展; " 综合之心" 就是要有审时度势的能力, 看问题要 全面,要有一定的高度; " 创造之心"就 是要有创造力, 不能墨守成规; " 尊敬 之心"、 " 道德之心"就是要保持中华民 族优良的传统,尊老爱幼、诚信守规. 总结过往人生的经历, 老人说他 这80 年可以用 80 个字来描述: " 孩提 时代,快哉乐哉.艰苦读书,动荡思考, 顺应潮流. 教书育人,农林创新,干校 劳动,民政爱心.政治风云,此起彼伏, 逆水行舟,舵要掌好,全神贯注,安全 抵港.离而不休,持老规则,耕耘商贾, 科学养生,读书为乐". " 党的十八大和刚刚闭幕的全国 两会,我始终都在关注着,我相信我们 的这个国家会越来越好, 我也会不停 地记着". 年用 个字 来描述 80 80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我的里番日记小小书生  我是小小帮手日记  我是小小好帮手日记  我的小小图书馆日记  我小小的心愿日记100  服务员实习日记  酒店服务员实习日记  服务员实习日记40篇  饭店服务员实习日记  暑假服务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