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的抒情诗人是谁 > 写小说的抒情诗人默里克
  • 写小说的抒情诗人默里克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1-11-25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写小说的抒情诗人默里克
    ——兼谈中篇小说《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中的诗意和音乐性
    严宝瑜
    一、诗人和他的时代
    埃杜阿特·默里克(Eduard Moerike)是德国十九世纪重要的抒情诗人.这位诗人过去在我国还没有介绍过,
    因而人们对他不大熟悉.他写的中篇小说《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是德国文学中的名篇,现在翻译出来介绍
    给我国读者了.但请不要误会,以为先翻译介绍他的小说意味着默里克首先是个小说家.不,默里克首先是个
    诗人.他留给后世的诗作数量不能算多(约680 余篇),但他在德语文学中是歌德以后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之一.
    默里克 1804 年9月8日生于德国西南部路特维希堡的一个医生家庭.
    他和我国读者熟知的德国诗人海涅是
    同时代人.他比海涅晚出生四年,但他活到七十一岁,海涅五十六岁就死去.这两位诗人经历的时代特点是:
    欧洲从拿破仑失败后出现的封建复辟时期经过法国的七月革命转变为革命形势的高涨,最后爆发了 1848 年革
    命.默里克还经历了 1871 年德国的统一,
    海涅则没有.
    但这个区别并不重要,
    因为默里克自 1855 年发表了
    《莫
    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以后,再没有写过什么重要的作品.
    默里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
    他和海涅一样,
    一开始是在当时主宰德国文坛的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写作的.
    他在图宾根神学院(Tuebinger stift)学习时期(1822—1826)写出了抒发对一位神秘的吉卜赛女郎的爱情的诗
    《佩雷格利娜》(Peregrina);他初期写的《韦拉之歌》(Gesang Weylas)是歌颂他幻想中的国土——远在南太
    平洋中的一个仙岛奥尔普利特(Orplid)的诗.这两首诗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实际上是"神圣同盟"(1815)反动封建复辟政治局面的产物.这与同时期的欧洲各国,
    例如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恰成鲜明的对比.德国浪漫派宣扬神秘,沉溺于梦幻,逃避现实,热衷于中古.这盛
    极一时的文学思潮随着欧洲革命形势的高涨在青年人中市场愈来愈小.
    "青年德意志派"
    在三十年代的出现标志
    着浪漫主义阵线的被突破和崩溃.海涅就是这个突破中的突击手.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实现了"青年德意志派"
    文艺必须正视现实,
    不能脱离政治斗争的主张.
    德国文学在这个时期内逐步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到1848
    年以后,现实主义便成了德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学了.德国的某些评论家因为默里克一生远离现实斗争,过着隐
    退的生活,
    他的创作又大部分是对自然景物和身边小事的描写和感怀,
    就把他看作是与现实无关的唯美派诗人;
    有的文学史家则把他归入德国后期浪漫派诗人.这些看法都是表面的.
    诚然,默里克与海涅相比,后者关心政治,后半生几乎在政治漩涡中度过;而默里克在结束了图宾根的学
    习生活后先在几个小城镇当牧师助理(1827—1833).后来他好容易在克勒弗苏尔兹巴赫得到一个固定的牧师职
    位,但他对这工作厌倦,三十九岁那年就以健康不佳为理由退休了.自此以后他和独身的姐姐一起过着隐退的
    生活一直到死.他一生囿于施瓦本地区,连莱茵河都没有见过,他到过的最大城市是人口不足四万的斯图加特;
    海涅则不仅在德国四处旅行,而且去过欧洲的通都大邑,后半生在巴黎度过了他的流亡生涯,是一位见过大世
    面的诗人.
    但是默里克离群索居的生活关不住时代的新鲜气息.这气息虽没有在他脑海里掀起轩然大波,但也吹皱了
    一池春水.
    他在年轻学习时期,
    曾受过反封建专制的自由思想的感染.
    他的一位老师因犯
    "煽动罪"
    被开除(1822),
    他的亲兄弟因犯"革命颠覆罪"被判刑(1831),他的好朋友哈特劳勃(Wilhem Hartlaub)转变成激进民主派参加
    了1848 年革命.
    他这些反映着时代脉搏的事件曾在他个人的信件中表示过他的关切和同情.
    把默里克说成一个
    不识人问烟火味的诗人是不完全符合事实的.
    二、诗歌创作
    既然默里克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我们对他 1838 年出版的诗集就不能用"太阳光下没有新鲜事"的态度来对
    待了.
    这集子是他的一本初版诗集,
    收集了他从图宾根学习时期至克勒弗苏尔兹巴赫当牧师时期写的 143 首诗.
    这本诗集在他生前曾再版三次(1848,1856,1867),第四版共收诗 226 首.
    这诗集首先收进了大量描写自然抒发感情的诗篇,其中如《日出前的冬晨》

    《是它!》

    《午夜》

    《九月的早
    晨》

    《春天里》

    《乌拉赫之行》

    《我的河流》

    《在林中》都是德国诗歌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这些写景诗区别
    于浪漫派诗歌的地方在于它们是写实的.德国浪漫派诗歌从纯主观出发描写自然,个人感情色彩淹没了大自然
    的真相,甚至用幻景来代替自然,因而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嚎陇模糊,神秘而不可捉摸.默里克的诗描写自然
    的时候力求把握住自然的本来面目,诉诸感官,而且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景物轮廓清楚,色彩鲜明,给人以真
    实感.诗人是一位语言大师,他不仅用语言再现形象,而且善于用字句的声音和节奏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感受.
    这诗集还收进了不少用民歌风写的抒情诗和叙事歌谣,著名的有《美丽的萝特劳》

    《被遗弃的姑娘》

    《阿格内
    丝》

    《火的骑士》等.很明显,默里克在这里受了浪漫派诗人阿尼姆和布仑塔诺收集的民歌集《男童神奇的号
    角》一书的影响.但他的民歌风与浪漫派诗人的格调并不相同.后者的民歌风多半靠对向往的东西那种可望而
    不可即的伤感情调来表现,而默里克的民歌风却靠对那些淳朴自然的人和事真实生动的描写散发出来.在这本
    诗集中有一些田园诗和牧歌,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古老的风信鸡》

    《一个稳当的人的神话》

    《笑话》

    《致表哥》
    等.这些诗歌固然反映了诗人远离当时的火热斗争、甘愿避世幽居的生活情趣,但这些诗中经常出现的幽默和
    自嘲说明了默里克过退隐生活时并非心安理得.
    最后,
    诗集中有相当数量的咏物诗,

    《咏灯》

    《咏一幅古画》

    《咏教堂塔尖》

    《咏壳上写字的鸡蛋》

    《咏刻有季节女神像的钟表》等.这些诗是模仿希腊罗马的古典诗歌风
    格写的,对物的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凝练,趣味隽永.这与德国浪漫派创作从中古去寻找灵感,写诗形象模糊,
    意境朦胧适成对照.
    总之,默里克的生活和创作走着一条与海涅不同的道路,但是我们却同样看到默里克的诗歌刻上了浪漫主
    义过渡到现实主义的时代印记.
    海涅要求自己成为时代的"鼓手"
    ,要把人们"从沉睡中唤醒"
    ,他要求诗人"在战斗中走在最前列"
    ;他一
    生也这样做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和影响比默里克大得多,这是没有疑问的.有些持有狭隘民族主义的德国文
    学史家抬高默里克贬低海涅,在纳粹时期干脆把海涅的名字从文学史中抹掉,用默里克来代替海涅的地位,这
    种做法当然是出于反动的政治偏见.可是国外也有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的人片面强调文艺批评的政治标准,
    因海涅后来是一个接近马克思的激进民主主义诗人,
    就把他看作当时德国文坛上唯一的太阳;
    其余的诗人(包括
    默里克在内)都被看作这太阳旁的星星,他们岂止成了黯淡无光,简直象不存在一样.这种看法是一种简单化,
    是不实事求是的.
    将近一百五十年以来,默里克的诗歌在德语国家传诵不绝,它们至今受人民喜爱.在德国,无论任何一本
    历代诗选总要选收相当数量的默里克的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德语诗歌宝藏中光彩夺目的珍珠.很多作曲家竞
    相为默里克的诗歌谱曲,其中沃尔夫(Hugo Wolf)谱的数量最多
    1
    ,音乐也能再现诗的意境.诗人写的叙事谣曲
    《美丽的萝特劳》(Schoen Rohtraut)则因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Robert schumann)的谱曲而闻名.我们希望我
    国德国文学工作者能将默里克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翻译过来介绍给我国读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家认识
    德国人民这一份优秀的诗歌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作家.
    三、写小说的抒情诗人默里克
    默里克在写诗的同时,花了很多时间写小说.他以歌德的《威廉·迈斯特》为榜样写了长篇小说《画家诺
    尔顿》(Maler Nolten,1832),这本小说出版后他不满意,花了四十多年时间修改,到死没有修改完.他写了
    六篇中、短篇小说,其中中篇童话《斯图加特的小矮人》(Stuttgarter Hutzelmaennlein,1852)和《莫差特去
    布拉格的路上》一样,也是成功之作.
    长篇小说《画家诺尔顿》写的是围绕一个画家发生的爱情悲剧.这小说受浪漫主义影响,结构松散,插曲
    太多,情节线索常被打断,致使读者不得要领而不能卒读.但这本小说中作者塑造的人物给人以真实感,这是
    1
    沃尔夫曾于 1883 年出版《默里克歌曲集》
    ,共谱诗人诗歌 53 篇.
    因为这些人物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得来的.中篇小说《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是以现实主义为
    基调的.小说的主题是:莫差特生活的社会容纳不了莫差特这样的天才.有人经研究认为这是默里克借题发挥,
    发泄自己不被社会赏识的牢骚情绪
    2
    .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主题是符合历史真实的.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一
    定的社会批评性质.小说中除莫差特半途在伯爵府逗留一事是作者虚构以外,其余有关莫差特的生活、遭遇、
    创作、
    性格和轶事的描写都是有事实做根据的
    3
    .
    作者在小说中对各种场面的描写也尽量做到忠实于细节的真实.
    这些说明了默里克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但是,默里克是个诗人.他写小说也是带着诗人的气质来写的,因而小说常散发着浓厚的抒情诗气氛,
    《莫
    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就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小说.再有,作者是一位对音乐有研究的诗人,他有意识地使他的
    小说具有音乐效果,使小说写得具有明显的音乐性.下面就这两方面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一些分析.
    四、
    《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中的诗意和音乐性
    《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1855 年首次发表在斯图加特《晨报》上,次年出单行本发行.小说以诗人崇敬
    的十八世纪音乐家莫差特的生活遭遇为题材,是一篇西方称之为"艺术家小说"
    .故事的发生仅在旅途中一天一
    晚(二十四小时)之内,但小说的内容却涉及了莫差特整整一生,把这位音乐大师过去发生的事和未来将要发生
    的事都包括进去了.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妥贴的安排使人感到这篇小说小巧玲珑,但又包罗万象.
    先谈这篇小说的诗意从哪里来.
    所谓诗意是指诗歌产生的意境,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是用一首诗做结束的.这
    首诗假托波希米亚民歌
    4
    ,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写的.这是一首情调哀伤的诗.它一方面歌唱充满了生机的人间:
    枞树放青,玫瑰争艳,放牧的小马驹在欢蹦乱跳,人间充满了生气,使人感到它是多么可爱.多么值得人们去
    活上一百次.但这诗的基调是死亡.诗人用诗句提醒:朋友,你在这世上活不长了.青翠的枞树,芳香的玫瑰
    不过是用来插在你将长眠的坟头,活泼的马儿将拉着你的棺材走向墓地.一方面人间那么值得留恋,一方面死
    亡将要来到,使人感到分外的哀伤,这就是这首假托的民歌的意境.
    但这民歌不是硬加在小说后面的哀伤的尾巴,它是整个小说发展到结束时在情绪上的升华.小说一开始,
    莫差特和他夫人在马车里的对话中就交代了莫差特早死的预感.此后莫差特的生活画面在小说中不断展开,随
    着画面的不断展开,人们愈来愈清楚,莫差特是那样地热爱人生,他给人间倾吐了那么丰富美妙的音乐,人间
    却容纳不了他,他似乎注定要早死.所以民歌里的意境产生已有全篇小说作了酝酿和准备,这哀伤的情绪最后
    以歌的形式进发出来.这也是一种音乐效果,叙事的宣叙调唱到这时,情绪凝集到一定程度,便上升为一曲美
    丽的、动人心弦的咏叹调.
    诗人使小说产生诗的意境、诗的效果还不仅限在从小说的整体上,而且还在小说的许多个别场面.莫差特
    途中下车走进森林那一段,我们不仅读到作者对森林自然景色的如实描写,而且还被作者笔下这位音乐大师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情绪所感染:莫差特叙述他在那不勒斯海湾观看水上表演那一段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欢乐
    的气氛,读了让人感到象一首罗珂珂式的抒情诗,它同时也具有音乐效果;在描写莫差特在钢琴上介绍歌剧《唐璜》的终幕——唐璜走向毁灭的那一场音乐时,作者这样描写着:
    他不客气地熄灭了立在他身边的烛台上的蜡烛,那可怕
    的众赞歌:
    "你的笑声将在黎明前完结!"这声音冲破了房间
    里死一般的沉寂.那由银色的长号发出的声音好象来自遥远
    的群星,它穿过发蓝的黑夜降落,冰冷刺骨,直透灵魂.这里作者写的是散文,但这散文并不叙事,而是
    产生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意境,因而散文起了抒情的作用.由此可见,默里克在这篇小说中只要有可能,总
    是设法使叙事转为抒情,力图使情景融合起来,产生出诗的境界.
    关于小说中的音乐性.作者自己在小说中透露过他想使小说的叙事具有音乐效果,对前面已提到的莫差特
    少年时代在那不勒斯海湾看水上表演那一场面,
    作者借奥依根妮之口评论说:
    "从头到尾我好象听了一曲画的交
    响乐,从整个的欢乐气氛说,它简直是莫差特精神的一幅肖像画!……"
    我们对这样的评论还要补充几句.不仅从整个气氛来说,它象一曲莫差特的交响乐,而且就这场面中的具
    2
    指当代德国文学史家贝诺·封·维塞(Benno von Wiese).
    3
    指杜比列谢夫(Dubilicheff)写的《莫差特传略》
    ,1847 年版.
    4
    此诗常作为一首独立的诗,被收进各种诗选.
    体描写来说,那迷人的海湾,那蓝天,那美丽的少女,那矫健的弄波少年,那在空中起落、交织飞舞的金色桔
    子,那在波浪中出没隐现的三色大鲤鱼,那疾驶的风帆等等给人的感受有哪一样不能在莫差特的音乐中得到?
    上面举的是一个具体场面产生的音乐效果,我们认为更应该指出的是这小说的主题的结构和安排上也企图
    效法作曲技术.我们已经指出表现在结尾民歌中的全篇小说要创造的意境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生气
    盎然的世界,这是欢乐的;另一方面是死亡的预感,这是哀伤的.这位懂音乐的诗人有意象安排奏呜曲乐式呈
    示部的两个主题那样来安排他这篇小说的.事实如此,小说里对莫差特早死的预感以及他的忧郁症始终与他愉
    快的性格、对欢乐的追求以及一些充满欢笑的轶事、趣事相伴相随,这些犹如奏呜曲乐式中一个明朗欢快的主
    题和另一个阴沉哀伤的主题,从头到尾以各种形式和各种变化贯穿在整个乐章里.
    应该指出《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这篇小说在语言上也具有音乐性.这小说的文字简练,声调铿锵,语
    言节奏多样.但这些美都体现在德文原文里,译文因两种语言的差别造成的困难以及译者的水平不够,常常不
    能把原文的语言美再现出来,因此在这里只能遗憾地避开不谈.
    五、启发《莫差特去布拉格的路上》从发表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六年了.到现在我们才第一次译出来介绍给我国
    读者.那么,我们还能从这篇旧德国小说中学到什么呢?
    无疑,它首先能帮助我们认识那时候的欧洲社会是一个摧残人才的社会,那样的社会容纳不了对人类创造
    那么美好的音乐的旷世天才.当然,它还能帮助我们生动地了解莫差特这个人,从而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更正确地欣赏莫差特的音乐.
    但从上面分析的默里克创作特点看,我们在文艺创作问题上也可以从默里克的小说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在
    文艺创作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我们主张能动的反映论.恩格斯关于写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性格,关于注意细节的真实等意见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小说作者默里克虽不能与伟大的现实主义作
    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相比,但他在德国文学范围内算得上现实主义的开路人之一.他在《莫差特去布拉格的
    路上》中为我们塑造了莫差特这样的典型性格,也描写了产生莫差特典型性格的典型环境,他在描写各种场面
    和人物时(如那辆老式的马车,莫差特夫妇的衣着等等)也注意细节的真实.但是默里克在创作上的可贵之处是
    他做得比这还多些.他除了尊重事实,试图在小说里再现事情的本来面貌外,他还创造了来源于现实,然而比
    现实本身更高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使他的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使读者不拘泥于小说所描写的现
    实,进入高于现实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从而对现实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从这位十九世
    纪的德国诗人写的小说中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
    默里克是一位写小说的诗人.其实,在德语中一切深刻的小说家、戏剧家往往都被称作 Dichter(诗人),
    不管他们有没有写过诗.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德国抒情诗选下载  诺奖抒情诗人作品  抒情诗人刘新洲  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一位抒情诗人的去世  马华一个抒情诗人  17号瓶抒情诗人希望  抒情诗人  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