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中国民俗文化 >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硕士班「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会」
  •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硕士班「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会」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7-2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硕士班「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会」
    论文格式
    一、格式
    (一)论文请附中文摘要乙份(以A4规格撰写,含题目、300至500字之中文摘要,以及中文关键词3-5个).
    (二)论文长度以Microsoft Word标准A4格式编排,字型12级,字数为6000—10000字,论文发表时间约20分钟.
    二、正文
    (一)文稿格式为横向排列,并注明页码.图片应加图说,并注明供稿者、摄(绘)制之时间、地点.
    (二)标题层级以一,(一),1,(1),()为序.
    (三)为统一体例,请用以下标记符号:
    1. 《 》表示一切独立的出版品(包括:书籍、期刊、剧本、科仪本、图画、曲谱、长篇史诗、内部出版品);或完整之表演(包括:电影、戏剧、仪式、舞蹈).
    2. 〈 〉表示单篇文章(收入期刊、论文集或专书),已宣读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单篇诗文,或全本戏(或仪式)里的分出或折子,书籍之章、卷.
    3. 「 」表示书中之节、条目名称,或特殊名词(特殊名词只在第一次出现时加符号,再出现时不需特别标明).
    4. 『 』表示引文里的引文.
    5. ( )用於正文的说明文字,或剧本(或科仪本、乐谱)里的演出提示;或年代、外文之注解.
    6. 〔 〕用於引文中添加的评论或注解.
    7. 【 】表示词牌、曲牌、板腔名.
    (四)正文中出现之外国人名、地名及专有名词请在第一次出现时加附原文.
    三、引文或注释
    (一)引用史料时尽量采用第一手资料,非不得已请勿转引.
    (二)引文的标示:短而直接的散句放在正文里,以「」标示.若引文后有附带说明,引文末的标点应在附带说明之后.超过三行的引文与诗、词、曲,另起一段书写,引文段落前后各空一行,左右缩排二格.原引文没有的添加说明用〔 〕标出.
    (三)文稿内资料的来源(包括:直接引述、转述他人意见)请以注释说明之,text citations请依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有关规定标示.
    (四)注释注码以阿拉伯数字依序标示,放在句尾符号后.若再引注过的资料,可以简化,只写书名(或篇名)、页数.
    (五)注释请依以下次第排列:著者,文章名,书名,卷、册、页数.版权资料请详述於「引用书目」,在注中不需赘述.例如下:
    司马迁,《史记》卷61〈伯夷列传第一〉,页1a(影本页851).
    (六)注释书目有译者、编者,或是校注者,请於第一次出现时标示.若再出现,则不需赘述.例如下:
    杜预注,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
    弗雷泽(James G. Frazer),《金枝》,汪培基译.
    Kristopher Schipper, The Taoist Body, translated by Karen C. Duval.
    Michael Saso, "Orthodoxy and Heterodoxy in Taoist Ritual," in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edited by Arthur Wolf, p. 35.
    四、引用书目 List of Works Cited
    (一)论文引用书目基本上区分为「史料」(Primary sources)与「论著」(Secondary sources)两类.如论文因引用特别性质之资料非上述两类可涵括,如报刊、网路资料、访问记录等等,则视各篇论文引用性质另做其他分类.
    (二)书目排序,西文按作者姓氏字母次序,中文按作者姓名笔画由少到多排列.若同时有中、日、西文书目,则先中日文书目混合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后接排西文书目.
    (三)每笔书目排列依序按作者,出版年,篇名,书名(期刊名),编著者,出版地:出版社.
    (四)引用古籍或翻译著作,请以[ ]或( )标示原著作初版年代.
    (五)英文论文引用原为中文之书目,作者名需附中文原名,篇名(与书刊名)需按「拼音」、「中文」、「英文意译」列出.若原为日文书目,则作者附日文原名,篇名(与书刊名)需按「拼音」、「日文原书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汉字)、「英文意译」列出.(请见下文附例)
    (六)西文书目细则请参见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或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6th edition (2003).以下列举若干参考范例.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图说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中国民俗节庆文化  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  中国民俗文化有哪些  中国民俗文化村变脸  北京中国民俗文化公园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