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轧钢工理论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7-09-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番茄花园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邓文明是个精力充沛,乐观向上,喜欢社交的人.在邓小平离开家以后的生活中,邓文明一度曾成为广安县及其周围地区有影响的人物,指挥过几百人的民军.牌坊村那些还记得他的老人对外国游客介绍说,邓文明乐于同人交往,在调解地方争端时处事公道.在家里,他严格而又谦和.他对孩子们的训戒是严厉的,但当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仍愿意倾听他们的陈述.他生前没有照片,人们记得,他中年时谢顶,蓄着大胡子.邓小平倒一直没有谢顶,但他似乎继承了他父亲的性格——自信,有抱负,处事果断.
    邓小平的母亲并不引人注目.当邓文明确定第一个妻子张氏不能生育时娶了淡氏.淡氏的娘家家境可能很不错.她嫁到邓家时的嫁妆是一张雕刻精巧并上了红漆的大红木床.这样的嫁妆,贫穷的父母是提供不起的(邓小平就出生在这张床上.80年代在邓文明的旧居里仍能看到它).淡氏为邓文明生了四个孩子,邓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个儿子中最大的一个.后来,大概在1920年邓小平离开家之前,淡氏变得体弱多病,20年代后期她便去世了,据说死于结核病.设人写过成讲过她同她的孩子们的关系,所以很难推断她对孩子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孩子们对她怎么样地依恋.
    在中国,起名字没有约定的标准.父母从所有的语言词汇中选择一两个字,表达他们对孩子的愿望或期望(在邓小平出生的那个时候,往往表达的只是父亲的愿望或期望)或者是为孩子的出生讨个吉利.邓文明为他的长子取名为希贤,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渴望"和"善良",寓示有才智.邓文明还给他取了一个表示他在家族中的辈份的名字,即先圣.他的姐姐已被取名先烈,邓文明接下去给后来出生的他的所有孩子都取了以"先"字开头的名字.
    关于邓小平的学校生活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与毛泽东,周恩来不同,他从未向外国人谈起过这些.不过多少也有一些趣闻轶事.80年代,牌坊村的老人们,包括他的舅父淡以兴,对外国来访者说,邓儿时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喜欢和同学们玩游戏,而且学东西非常快.其中有人说,他读书只朗读三遍便能够记住并背诵出来(七十年后,邓小平的桥牌搭档和亲密的政治伙伴万里向一位外国人透露,邓小平对牌的记忆力非常好,这就使他比技术水平相当的选手略胜一筹)③.这些老人们还说,邓小时候也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即使有些事情是违反传统道德的,做了会受到惩罚,他还是无所畏惧,照样去做.
    按照新的教育制度,在十八九岁之前,邓应该呆在中学,然后,如果他学得很好,并且他与他的父亲都有这样的愿望,他就可以到一所设在成都或重庆的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然而在1918年的某个时候或1919年初,他才只有十四岁时,邓文明从重庆给他儿子写信说,他从当地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内容是,重庆即将开设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培训年轻男子(或许也有年轻女子)准备到法国"勤工俭学".他问邓小平是否想进这所学校.邓文明还给他的弟弟邓绍圣发了一封类似的信,邓绍圣只比邓小平年长三岁.他们两人都没有马上答复,但也没有拖延太长时间.1919年夏未或初秋,他们离开牌坊村,进了重庆的这所学校.
    他第一次干的活是最差的.据他的官方传记的说法,他在施奈德工作时是做"杂工"①.而这个公司的记录表明,他实际上是在该厂的轧钢车间当一名轧钢工.在那里,他和其他学徒工及不需熟练技能的工人一起劳作.他们的工作是通过传送带,把沉重而炽热的钢板运到车间的另一处.他的雇佣登记卡片上注明,他的日工资是6.6法郎比学徒工应该所得的还低,而他一个星期要工作五十个小时,甚至更长.在这种状况下,再加上他当时只有十六岁,所以仅仅干了三个星期,便使他感到无法再承受了,他决定宁可在巴黎冒失业的危险也不再继续干下去了.
    后来,邓小平到一家生产橡胶轮胎和橡胶雨鞋的工厂工作.他做的活计是把鞋子的各个部分粘合起来,他还做过机车的司炉工,到餐馆里做过厨房帮手.在离开法国之前,他是在位于巴黎郊区比扬古尔的雷诺汽车厂做工.在法国,邓小平从事过许多临时性工作.有两个星期,他和他的同学在巴黎城中找到一种扎花的工作.他们用薄纱和绸子作花,做成的花要贴上"战争遗馈和孤儿所作"的标签.他到法国后在学习工业技能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很小(他的官方传记说他在雷诺工厂是个钳工.而这家公司的档案证明,他是个没有技术的工人).仅仅在橡胶工厂期间,他挣够了继续上学所需要的钱.不过这也只够支付中学三个月的费用(1922-1923年冬季,他在塞纳——夏蒂戎中学呆了三个月).
    大革命失败后,大约就是在这一时期,邓改用邓小平这一名字,这一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旦被捕,他可以在审讯时使用化名,不至于被查出真实身分.有很多著名的共产党人都曾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化名.对王明,博古等回国留学生来说,采用化名则是因为布尔什维克有使用假名的习惯,而其他许多人,像周恩来,他们使用化名都是出于地下工作者的安全考虑.而邓小平在选择化名时与众不同,这个名字并不十分隐蔽,保留了原姓,而且在以后不再必要时,仍一直继续使用.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轧钢工理论培训教程  理论模拟考试  驾驶员理论模拟试题b2  学车理论考试试题  学车理论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钢筋理论重量表  考驾照c1理论试题2011  驾照理论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