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 机械制图本科教案
  • 机械制图本科教案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1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3

    西京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 34_ 次课__ 学时_ 2_ _ 授课日期:_ 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授课教师: ____ _ 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 ____ _

    章节名称

    第17章 零件图17.3 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17.4 读零件图

    授课形式

    理论课√案例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其他□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零件图中技术要求的标注,了解零件的工艺结构,并掌握读零件图的方法,从而为读和绘制零件图打下一个基础。

     

    本次教学重点与难点

    __ 重点:零件图中技术要求标注。

    ___ 难点:读零件图和绘制零件图。

    教学内容提要及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1.    复习回顾

    2.    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3.    零件的工艺结构

    4.    读零件图

    5.    小结及布置作业

     

    5分钟

    3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启发式教学

    模型演示

    空间立体图演示

    交流互动

    课外复习提问、预习要求及作业布置

    零件图的内容有哪些?

    预习内容:自学零件的工艺结构。

    课后作业:读习题集零件图,补画相应视图投影.

     

    课后小结

     

    小结:

    1)技术要求的标注: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

    2)零件的工艺结构:零件的铸造工艺结构(铸造圆角,起模斜度,铸件壁厚应均匀,铸件形状设计合理,过渡线);机械加工工艺结构(倒角、倒圆,退刀槽和越程槽,凸台沉孔,钻孔结构)。

    3)读零件图的方法:概括了解,分析视图,分析尺寸,看技术要求和全面总结归纳。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第17章 零件图

    17.3 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零件图除了有图形和尺寸外,还必须有制造该零件时应该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通常标出的技术要求内容有: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与位置公差;材料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零件上的主要中心线和平面应平行或垂直于正投影面(V面),这样在有关图形上能更多地表达实形、更多地标注尺寸。主视图上应力争虚线少。

    17.3.1 表面粗糙度

    1.概念

    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技术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抗腐蚀性、接触刚度、抗疲劳强度、密封性和外观等都有影响。_

    2.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义

    国家标准GB/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表面粗糙度符号见下图,若以图样轮廓线宽度b为参数图中参数的大小为:符号的线宽d=b/2,高度H1=10b,高度H2=2H1+(1~2)=20b+(1~2)。另外与符号相关的数字、字母和高度h=10d=5b。

    图17-3 表面粗糙度的画法

    图17-4 标注示例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表17-1 Ra与应用

    表17-2表面粗糙度符号

    表17-3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标注

    3. 标注原则

    (1)同一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并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

    (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4. 标注应用示例 (图17-4)

    17.3.2尺寸公差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不可能把零件的尺寸做得绝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对准确。为了保证互换性,必须将零件尺寸的加工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规定出尺寸允许的变动量,这个变动量就是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1.尺寸公差的有关术语

    基本尺寸—根据零件强度、结构和工艺要求,设计确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所得到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值。 尺寸偏差有: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度程度的等级。国家标准将公差等级分为20级:IT01、IT0、IT1~IT18。“IT”表示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IT01至IT18等级依次降低。

    标准公差—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公差。标准公差是基本尺寸的函数。对于一定的基本尺寸,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程度愈高。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图17-5公差带图

    2. 公差带

    公差带表示公差大小和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一个区域。为了便于分析,一般将尺寸公差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按放大比例画成简图,称为公差带图。

    3. 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是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根据实际需要,国家标准分别对孔和轴各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

    图17-6基本偏差系列

    4.孔、轴的公差带代号及配合

    由基本偏差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 φ50Η8:基本尺寸是φ50,公差等级为8级,基本偏差为Η的孔的公差带。 φ50f7:基本尺寸是φ50,公差等级为7级,基本偏差为f的轴的公差带。

    在机器装配中,将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1)配合种类:

    (1)间隙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合都成为具有间隙的配合。

    (2)过盈配合 孔的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合都成为具有过盈的配合。

    (3)过渡配合 孔和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任取其中一对孔和轴相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

    2)配合的基准制:( 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常用基准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国家标准规定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其基本偏差代号为“h”,国家标准规定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

    图17-7孔、轴的公差带代号

    图17-8配合的基准制

    5.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1)标注公差有三种形式:

    (1)标注公差带的代号,这种标注法和采用专用量具检验零件统一起来,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不需标注偏差数值。

    (2)标注偏差数值,这种注法主要用于小量或单件生产,以便加工和检验时减少辅助时间。

    (3)标注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在生产批量不明时,可将偏差数值和公差带代号同时标注。 

    2)形状误差和公差

    形状误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变动量。形状公差是指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3)位置误差和公差

    位置误差是指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理想位置是指相对于基准的理想形状的位置而言。

    位置公差是指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符号

    表17-5形位公差

    17.4读零件图

    看零件图的目的就是要根据零件图想象出零件的结构形状,了解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以便在制造时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或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零件结构的合理性,以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17.4.1看零件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看标题栏_ 通过标题栏了解零件的名称、材料、比例、重量等情况,以便对零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_ 学_ 内_ 容

    课堂组织

    2.视图分析_ 根据所配置的图形和有关的标注,了解每个图形的名

    称及表达方法,明确各图形之间的投影关系。按投影规律分析每个图形的表达重点,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懂零件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关系。最后将各组成部分综合起来,想象零件的整体形状结构。

    3.尺寸分析_ 先确定零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搞清楚哪些面或线是主要基准,哪些面或线是辅助基准,再根据零件各部分

    形状,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4.看技术要求_ 分析零件图上标注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技术要求,了解各项质量指标。

    小结:

    1)技术要求的标注: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

    3)读零件图的方法:概括了解,分析视图,分析尺寸,看技术要求和全面总结归纳。

    作业:

    完成习题集该部分作业。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极限与配合说课稿  极限配合视频教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螺纹极限配合  极限病毒行销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doc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