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 >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重构
  • 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重构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9-16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重构

     

    晋_ 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430050)

    摘要:在分析原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重新进行了定位,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和一整套适应新体系的教学评价手段及教学辅助环节。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课程体系,几何精度,设计,检测技术,实验,配套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图分类号:TG8—45_ 文献标识码:A

     

     

    不论何种机械产品或其它产品的机械部分,要保证能准确地实现特定的运动和一定的使用寿命,其组成的各零、部件及装配后的整机,必须具有一定的静态和动态几何精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研究机械产品几何精度与检测技术的主导课程,在机械类各专业的高等教育中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

    五六十年代,受当时苏联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和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开始加强学生有关互换性的教育。特别是自80年代起,随着我国国家标准体系开始转向与国际标准接轨,修订了大量基础公差标准,并相应地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贯彻活动,使高等学校原设的公差课逐步演变成了简化和浓缩的标准讲解资料。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始终没有把几何精度设计和检测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该课程能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们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其培养目标、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辅助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和重构。

    1、     原课程体系的弊端

    虽然针对该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较多,但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围绕不同几何参数的国家标准组织教学,一般都按“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标准——滚动轴承标准——圆锥标准——螺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标准”这样的模式来编写。强调对标准结构的阐述和各参数的注解,基本上成了各项国家标准的翻版与注释资料,极不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1、注重各个标准自身的完整性,各自为阵,缺少相互间的联系,形成的壁垒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记识性内容较多,综合运用的内容较少,如何遵照各项国家标准的规定,对机械产品进行几何精度设计的阐述不足,忽略了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3、测量技术方面的知识被肢解为各标准的附属品,割断了相互间的联系。这样即不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又淡化了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极易忽视该部分内容的掌握。

    2、     新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架

    为了克服原课程体系的弊端,我们把课程更名为《机械精度的设计与测量技术》,将机械精度的设计和测量技术作为该课程的两大核心内容,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以精度设计与测量技术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设计与测量能力为目的,注重实用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___ 1、绪论:主要介绍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构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2、基本几何量精度:从基本几何量精度项目着手,论述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的基本要领及有关国标的基本内容,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间的关系——公差原则等。让学生掌握构成机械产品精度的各几何量的有关概念,以及相应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为机械精度的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3、典型结合与零件的精度设计:重点论述光滑圆柱结合、圆锥结合、滚动轴承结合、键与花键结合、螺纹结合及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在了解这些典型零件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学习其精度设计的方法,解决了精度设计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4、机械精度设计:从机器精度出发,论述尺寸链的概念和应用,并进行机构和整机精度设计的简介。学生要能综合应用基本几何量、典型结合及典型零件精度设计方面的知识,掌握尺寸链和不同机构精度设计的基本步骤、原则和方法,并对整机精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

    5、精度检测的基本概念:主要论述几何量精度检测的基本理论,包括计量单位、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数据处理及纳米技术的简介。在掌握机械精度设计的基础上,对其检测方面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6、机械精度检测基本原则与方法:在论述基本检测原则的基础上,介绍各典型参数和零件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综合的练习,使学生对精度的检测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最基本的检测原则和方法。

    3、     增加实训内容,加大实际能力训练的力度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极限与配合说课稿  极限配合视频教学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螺纹极限配合  极限病毒行销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doc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