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热学第四版完整答案 > 2009年度陕西普通高等学校
  • 2009年度陕西普通高等学校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9-05-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周淼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2009年度陕西普通高等学校
    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所 属 学 校 否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水工艺设备基础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土建类
    课 程 负 责 人 黄廷林
    申 报 日 期 2009年5月01日
    陕西省教育厅制
    二○○九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黄廷林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年11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9-82201038
    学 位
    博 士
    职 务
    院 长
    传 真
    029-82201038
    所在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E-mail
    huangtinglin@xaua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710055)
    研究方向
    水资源保护与环境修复,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水质模型
    1-2
    教学
    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水文学"――专业基础课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0201--02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0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0301--03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0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0401--04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0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0501--05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0601--06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0
    2. "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基础课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0201--02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0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0301--03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0401--0404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20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0501--05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0601--06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3. "水环境概论"――专业课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双语班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双语班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双语班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双语班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双语班 周学时4 总人数20
    4. "反应工程"――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2005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30
    2006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30
    2007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30
    2008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69
    2009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75
    5. "水质模型"――研究生专业课
    2005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6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7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20
    2008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25
    2009年 市政,环境工程07级硕士 周学时4 总人数18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1级 14周 总人数5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2级 14周 总人数4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3级 14周 总人数4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4级 14周 总人数3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5级 14周 总人数2
    2. 本科生毕业实习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1级 14周 总人数5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2级 14周 总人数4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3级 14周 总人数4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4级 14周 总人数3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4级 14周 总人数2
    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限5项):
    1. 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水文学》课程(2.0万元),2005.12-2008.12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电子教材重点项目:《水工艺设备基础》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开发(2.0万元),2003.12-2005.12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材建设重点项目:《水工艺设备基础》(第二版)教材建设(2.0万元),2006.07-2008.12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战略与专业规范研究-水工艺设备基础领域(负责人:黄廷林,2009.01~2010.12)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展战略与专业规范研究-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知识领域(负责人:黄廷林,2009.01~2010.12)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及其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
    1. HUANG Tinglin, et al. A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program for WWE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of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Vol. 11, No.7, July 2002(171~179)
    2.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2003.07
    3.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2003.07
    4. 给水排水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增刊). 2005.06
    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限5项):
    1. 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2004.09
    2.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水文学》,陕西省政府,排名第一,2003.12
    3. 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教育部,2003.02
    4. 陕西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陕西省,2003.07
    5.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排名第一,2005.06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限5项):
    1. 西北城镇水资源再生利用与水质安全保障教育部300万元),教育部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项目(IRT0853)((2009.01~2011.12),负责人;
    2. 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机理及技术方法(2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0830303),(2009.01~2012.12),负责人;
    3. 西部小城镇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108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8B08)(2006.12--2010.12) ,第二负责人
    4. 饮用水水库内源污染控制与水质保障技术(100万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2007AA06Z302)(2007.12--2010.12) ,负责人
    5. 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微污染水源水的控制理论与技术(2002-397)(50万元),国家教育部,2003.01--2007.12,负责人;
    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限10篇,第一作者):
    1. 结团凝聚工艺处理水厂排泥水的中试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9,25(5):41-44
    2. 饮用水水源突发性Cr(VI)污染应急处理实验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9,9(1):47-50
    3. 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处理水厂排泥水的中试研究[J] 给水排水(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9,35(2):24-27
    4. Microbial effects on phosphorus release in aquatic sediments [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CI期刊源),2008,58(6):1285-1289
    5. 城市供水管网爆管和折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给水排水(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8,34(2):113-116
    6. An improved model and computer program on state simulation of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期刊源) 2007,14(S3): 356-361
    7. 基于SCADA系统给水管网实时检测爆管位置方法的研究,给水排水(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7,33(5):104-108
    8. 斜管沉淀池结构参数优化的理论分析[J].,给水排水(核心期刊,CSCD期刊源),2007,33(4):20-26
    9. A New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s in Freshwater Alga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SCI,EI期刊源),Dec.,2006.12
    10.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decentralised sanitation and re-use system[J],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SCI收录),2006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限5项):
    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 多功能扬水曝气器,陕西省专利局,排名第一,2008.08
    2.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供水水源扬水曝气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开发,陕西省政府,排名第一,2008.01
    3.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基金委,科协,2008.01
    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2006.12
    5.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陕西省政府, 排名第二,2004.03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1)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熊家晴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9.03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9-82205455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29-82202729
    所在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E-mail
    xiongjiaqing@xaua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710055)
    研究方向
    建筑给水排水理论与技术,水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基础课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17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19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2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20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5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60
    2.《给水排水工程CAD》――专业基础课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17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19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2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01~04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118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6级01~02班 周学时4 学生人数60
    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5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 排水管网课程设计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 2周 学生人数15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5级 2周 学生人数15
    3. 毕业实习及设计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0级 2周+14周 学生人数10
    2005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 2周+14周 学生人数8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2级 2周+14周 学生人数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 2周+14周 学生人数8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 2周+14周 学生人数8
    4. 认识实习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19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2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18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5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60
    5. 生产实习
    2004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1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17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3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28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级01~04班 2周 学生人数118
    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限5项):
    1.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之子课题8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2000.06~2003.12,主要参加.
    2.《水工艺设备基础》电子教案与多媒体课件开发,2003.11—2006.12,主要参加.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水工艺设备基础,2003.11—,主要参加.
    4.《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编写,2002.07,参编.
    5.《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教材编写,2007.12,副主编.
    近五年发表的教学及其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
    1.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2003.07,第二作者.
    2. 给水排水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增刊). 2005.06,第一作者.
    3.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 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2005.07,第一作者.
    4.《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分析与教学实践. 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会论文集,2008.07,第一作者.
    5.《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会论文集,2008.07,第二作者.
    近五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2005.02,排名第三.
    2.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 2005.10,排名第三.
    3.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限5项):
    (1)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50138020,起止时间:2002.01-2005.12,熊家晴,主要参加人)
    (2)西部城市再生水再生利用规划示范研究,校青年基金(项目编号:AJ03045,起止时间:2004-2005,熊家晴,项目负责人)
    (3)西北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编号2004BA901A13,起止时间:2004-2006,熊家晴,主要参加人)
    (4)新型可持续卫生系统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编号:50138020,起止时间:2005.10-2008.9,熊家晴,主要参加人)
    (5)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示范工程,陕西省科技厅,2006.01-2008.12,主要参加人;
    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限10篇):
    (1)熊家晴,王晓昌.关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的几个问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03
    (2)熊家晴.乡村绿色住区示范区污水就地处置再生利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09
    (3)熊家晴.山区老城市排水管网改造设计与实施.《中国给水排水》,2005.02
    (4)熊家晴,李玉梅,杜立群. 电镀废水处理工程实例.《材料保护》,2005.02
    (5)熊家晴.草坪喷灌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研究.《灌溉排水学报》, 2005.05
    (6)熊家晴,严涛,王晓昌.城市水环境系统的免疫机制及其概念模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12
    (7)熊家晴,刘瑞,王晓昌,张荔.污水处理对渭河宝鸡市区段的水环境影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8)熊家晴,陈浩,王晓昌.宝鸡市污水再生利用潜力分析.污水处理对维和宝鸡市区段的水环境影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9)熊家晴,杨飞,王晓昌.建筑给水管材生命周期能耗分析方法及应用,《建筑科学》,2008.04
    (10)熊家晴,华莉芳, 王巧, 王晓昌.再生水生命周期综合价值模型与计算, 《建筑科学》,2008.08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卢金锁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7.05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9-82201514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29-82202729
    所在院系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E-mail
    lujinsuo@xaua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710055)
    研究方向
    水源保护,净水理论及模拟
    2⑷-2
    教学
    情况
    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给排水CAD"――专业基础课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三本)0601--0604班 周学时2 总人数165
    2. "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基础课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三本)0401--04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89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一本)0501--05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三本)0601--06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165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一本)0601--06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3. "水文学 "―― 专业基础课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三本)0401--04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89
    4."水质工程学"―― 专业方向课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一本)0501--0502班 周学时4 总人数61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认识实习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 2周 总人数15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 2周 总人数15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 2周 总人数15
    2. 毕业实习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03级 2周 总人数4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04级 2周 总人数8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05级 2周 总人数6
    2009年 给水排水工程05级 2周 总人数8
    3. 毕业设计
    2006年 给水排水工程03级 13周 总人数4
    2007年 给水排水工程04级 16周 总人数8
    2008年 给水排水工程05级 16周 总人数8
    2⑷-3
    学术
    研究
    学术研究课题:
    西安城市供水系统水质突变多元监测预警研究(3.0万元),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SJ08-ZT07)(2008.01~2009.12),负责人
    针对西安市水源突发性污染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2.0万元),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08JK326)(2008-01-01~2009-12-31),负责人
    西部小城镇高浊度水处理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108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08B08)(2006.12~2010.12) ,主要参加人
    饮用水水库内源污染控制与水质保障技术(100万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 ,(2007AA06Z302)(2007.12~2010.12) ,第二参加人
    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2AA601140):北方地区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主要研究人员;
    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
    卢金锁.黄廷林.何文杰. 基于决策树技术及在线监测的水质预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2):38-41
    卢金锁, 黄廷林,何文杰. 氨氮在线监测仪的干扰因素与稳定性分析[J] 工业水处理,2006.26(5):68-71
    卢金锁,黄廷林.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水质预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8):43-49
    卢金锁, 黄廷林, 王俊萍. 设置调蓄池的雨水管道设计计算[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4):41-43
    卢金锁, 黄廷林, 彭党聪. 汶川地震对城市给水系统设计及应急启迪[J].给水排水,2008,34(8):42-45
    卢金锁,黄廷林,胡蕊.Data mining on algae concentrations time series in source water based on wavelet 第五届模糊系统与知识发现国际研讨会,济南,2008.10(EI核心收录)
    卢金锁,柴蓓蓓,黄廷林.城市给水系统地震风险分析及震后供水[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5):686-691
    卢金锁,黄廷林. 基于小波变换的藻类生长动态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12
    学术奖励: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城市供水水源扬水曝气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开发,陕西省政府,排名第7,2008.01
    2.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城市供水水源扬水曝气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开发,陕西省教育厅,排名第七,2007.05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黄廷林

    1962.11
    教授/博导
    水文与水资源
    主讲,教材建设,教学研究
    熊家晴

    1969.03
    副教授
    给水排水工程
    主讲教师,课件开发
    卢金锁

    1976.09
    副教授
    给水排水工程
    主讲教师,课件开发
    王俊萍

    1969.09
    讲 师
    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建设,课件开发
    高羽飞

    1948.01
    教 授
    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建设
    胡 坤

    1968.09
    讲 师
    给水排水工程
    课程建设,课件开发
    解 岳

    1971.04
    副教授
    给水排水工程
    授课教师
    窦 浩

    1976.10
    工程师
    计算机网络
    课件开发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梯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教学队伍共有教师8人(含1名退休返聘教师,1名跨专业教师),长期从事《水工艺设备基础》,《水质工程学》,《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及与之相关专业课程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
    职称结构: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网络工程师1名
    学历结构:博士2名,硕士5名,学士1名
    年龄结构:30-40岁6人,40-49岁1人,60岁以上1人
    学缘结构:2名博士中本校培养1名,外校培养1名;1名国外培养硕士
    教学队伍组成实行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涵盖了课程内容涉及的材料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机械原理,机械加工,材料保温,结构与材料力学,水工艺常用设备构造特征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有3人参加了《水工艺设备基础》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工作;网络设计工程人员为课程课件的开发和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目前《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3名,有1名教授承担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
    教学队伍建设,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1人,2人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是校级师德标兵,有学校"312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学术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充分利用教学队伍的优势,通过专题讲座,授课讲评,教学法研究等多种途径培养中青年教师.
    另外,吸收了本校网络中心1名擅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程师加入课程建设队伍,加强了教学课件的开发力量.
    经过近9年的长期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年龄,职称及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稳定的教学团队.其他成员介绍如下:
    王俊萍 骨干教师,现任给水排水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要承担《水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先后承担了《给排水CAD》,《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讲授任务.参编高等学校统编教材《水文学》(第三版),参编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水文学》(第四版),同时参与了统编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的编写,主编教材《消防工程》.经历了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效果优秀.在本课程主要负责新版教材的编写,参加教学改革,参与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参与学生学习情况和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实习指导,参与筹办由我校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办《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班事宜.
    高羽飞 教授,生于1948年,曾担任环境工程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拥有25年的高校教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多次获得学校及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在建筑给排水方面专业造诣很深,出版数本的建筑给排水方面的教材.主讲课程有:《污水处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排水管网》等数门专业课程.指导了数百人的给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习的指导工作,桃李满天下.在本课程中主要参与教材的编写,参加教学改革,参与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实习指导,参与课程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
    胡坤 讲师,德国汉诺威大学硕士.于2004年获得DAAD颁发高校奖.曾经在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工作近10年,具有丰富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经验.主讲课程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消防工程》,并承担了多届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类环节教学,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良好,曾经获得校级讲课比赛二等奖.在本课程建设中参与教材的编写,参加教学改革,参与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参与学生学习情况和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实习指导,参与筹办由我校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办《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班事宜,参与课程资源网络建设.
    解岳 副教授,硕士,在读博士.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本课教学十多年,先后承担了《排水工程I》,《专业外语》,《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多次获得校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教学效果良好.曾参与完成近10项国家级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服务社会,参与完成数项大型给水,排水及水景喷泉工程设计,施工,实际工程经验丰富.在本课程中参与教材的编写,参加教学改革,参与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课程讲授,学生学习情况和高校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参与电子教案制作与多媒体课件开发,实习指导,参与课程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及参与筹办由我校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办《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班事宜.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近五年来,课题组先后主持完成了4项省部级,4项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及课程建设课题,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材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实效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分别获得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4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编写出版教材及相关专著12部,教改教研论文10余篇.
    主持(参加)完成的主要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题及成效:
    主持完成了陕西省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土建类各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子课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负责人:黄廷林,1999.05~2002.05)
    成效:研究成果在新专业目录调整后,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起到了指导作用,并获得学校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给水排水专业 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子课题8——《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负责人:黄廷林,2001.06~2003.06)
    成效:制订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新增专业基础课《水工艺设备基础》的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提出了适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成果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主持承担了陕西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水文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黄廷林,2005.12-2008.12)
    成效:修编出版了《水文学》全国统编教材第四版,并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推荐申报国家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精品教材.
    参加完成了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之子课题1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改革与实践(参加人:黄廷林,袁宏林,王俊萍,2001.06~2003.06)
    成效:研究成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主持完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双语班"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实践研究(负责人:王晓昌,2003.02-2004.12)
    成效:形成了"双语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示范带动作用,学生参加国际水协(IWA)建设部,团中央举办的全国水情调查大赛获得二等奖,最佳成果奖;成果获校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
    主持编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校重点教材:建筑水工程学(负责人:高羽飞,参加人:王俊萍,熊家晴等,2006.09~2008.12)
    成效:
    主持完成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教研室控制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研究(负责人:高羽飞,参加人:王俊萍,熊家晴等,2005.11~2007.12)2005.11
    成效:通过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的调研分析,提出适合于新形势下的本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
    在完成教改项目的同时,教学队伍中的网络技术人员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完成了有关计算机课件制作与网络教学方面的教改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天地网结合项目——多媒体课件传输平台子项(2001)","教育部大学数字化博物馆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博物馆"(200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件制作"(2002),并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2002年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会"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在网络教学和课件制作方面取得的现有研究成果,为本课程的网络教学打下了基础.
    教学改革,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的主要奖项: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陕西省人民政府,2005.06
    陕西省省级精品课程:《水文学》,陕西省人民政府,2005.07
    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 黄廷林(排名第一), 2005.11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 黄廷林等4人, 2005.06
    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统编教材《水文学》, 黄廷林,马学尼,贾玉新,方海红,王俊萍, 2003.12
    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给水排水工程本科教学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实践, 黄廷林,高羽飞,袁宏林,卢四民,王俊萍,200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实践研究,王晓昌,李安桂,朱陆莉,黄廷林,彭党聪,2005.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 黄廷林(排名第一)等5人,2004.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全国统编教材《水文学》, 黄廷林,马学尼,贾玉新,方海红,王俊萍, 2001.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给水排水工程本科教学系列课程的设置及实践, 黄廷林,高羽飞,袁宏林,卢四民,王俊萍,2000.12
    教改及其相关研究论文:
    HUANG Tinglin, et al. A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curriculum program for WWE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of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Vol. 11, No.7, July 2002(171~179)
    黄廷林等.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整合与教学实践.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2003.07
    黄廷林等.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类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2003.07
    黄廷林等. 给水排水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 2005.06
    熊家晴等. 给水排水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增刊). 2005.06,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 探索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2005.07,第一作者.
    教材及著作:
    黄廷林. 水工艺设备基础(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5
    黄廷林. 水工艺设备基础,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6
    黄廷林,马学尼,王俊萍. 水文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
    高羽飞副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8(王俊萍参编)
    高羽飞主编.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7
    高羽飞参编. 建筑防火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6
    高羽飞参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高羽飞主审. 全国堪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复习教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04
    王俊萍主编. 消防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10
    熊家晴副主编.《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教材,2007.12
    王晓昌,彭党聪,黄廷林. 分散式污水处理和再利用——概念,系统和实施,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05
    黄廷林(参编). 中国工程院重大工程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地区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04
    黄廷林(副主编). 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3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精品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关键.在"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对青年教师培养采取的步骤为:岗前培训,业务素质考察,助课+预备课,试讲+助讲,主讲.
    具体措施如下:
    1. 教学水平
    1) 学校,学院分别组织对青年教师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师德标兵为青年教师作专题讲座,传授经验;
    2) 在通过岗前培训的青年教师中遴选具备《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领域知识结构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首先承担该课程的助教工作,负责对学生答疑,批阅作业;
    3) 助课一届后,青年教师进行预备课,学院和教研室组织试讲,由校,院督导组成员,老教师,课程负责人对其授课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通过反复"试讲-点评-改进",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业务能力;
    4) 青年教师成为主讲教师前,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助讲,即与主讲教师共同讲授,课堂教学以主讲教师为主,助讲教师为辅,安排助讲教师适当的内容给学生独立授课,除主讲教师听课外,还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听课,对其授课方法及时予以指导;
    5) 经过学生评教,听课教师评价,学院教学督导组综合评价,确定该青年教师是否具备独立讲授本课程的素质和能力;
    6) 学院制定了奖励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竞赛,讲课竞赛达不到良好以上者不得上讲台,达不到优秀者不能晋升职称;
    7) 鼓励和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加深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涵和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发展趋势等;
    3-4
    师资
    培养
    8)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
    2. 教材建设
    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吸纳他们参与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编写教材能力,增强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归纳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发挥青年教师知识接受快,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等优势,将一些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教材中,不断更新教材内容.
    3. 教改科研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或主持教改和科研活动,本课题组的所有青年教师都先后参加了课程负责人或教师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4. 举办课程研讨班
    为促进课程建设,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安排下,在2008年07月举办《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班,邀请了全国30多所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师来校进行教学,教改,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成效包括:
    1. 教学效果显著
    在课程负责人和老教师带领下,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制作完成了该课程相关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青年教师继承了老教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习惯,规范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得到学生的好评.
    2. 教材硕果累累
    通过参加教材,专著的编写,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教材内容也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对本课程知识的总体把握能力.参编教材获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或优秀教材奖.
    3. 整体水平上升
    通过参加教学改革和相关科研与工程实践项目,提高了青年教师应用水文学相关知识的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的能力,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是针对我国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与不断完善的现状,经过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众多专家的多次讨论而于2000年确定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属首次开设,国外由于专业名称不完全对应,同类课程与教材尚不多见.
    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是目前各个学科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水工业设施建设中成套专用设备和检测,控制仪器仪表的投资比例的逐渐提高,水工业设备,器材和仪器仪表与工程要求之间的差距已显露出来.水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作为提高水处理效率,保证处理水质,节省运行费用,减轻劳动强度的关键,其装备水平也因此成为水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水处理工程主要通过土木工程构筑物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水与废水处理过程已经由传统的土木工程型转化为以工艺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为核心的工业化过程型,某些处理工艺过程已经完全转变为设备型,而另有相当部分的处理过程则体现为工艺技术与设备的高度集成.以特定的工艺技术与特殊设备高度集成的成套技术和工艺流程在水工业的建设,发展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技术设备和器材所占的投资比例相应明显上升,反映了水工艺工程向设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有一本适应这方面发展,体现相关内容的教科书,《水工艺设备基础》就是在此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发展而增列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方针,使学科发展与行业需要相适应的具体体现.
    首本《水工艺设备基础》全国统编教材通过竞争方式,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于2000年获得主编权(黄廷林任主编),并于2002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全国64所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在2003年开设了该课程,采用的教材即为我校主编的《水工艺设备基础》统编教材.我校主编的《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2002年6月初版后,2003年和2004年又印刷二次,2009年4月经过修编后的第二版教材顺利出版.2003年,该教材被列为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2005年7月,又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03年4月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列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0大主干课程之一.2008年7月由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指导委员委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提交课程研讨论文20余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修编第二版教材时采纳了本次研讨会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见,《水工艺设备基础》在教材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取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完善.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
    根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处西部,生源一半以上来自西部和西部人才短缺的特点,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定位是:以社会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多个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目标与定位
    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水处理工程主要通过土木工程构筑物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水与废水处理过程已经由传统的土木工程型转化为以工艺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为核心的工业化过程型,某些处理工艺过程已经完全转变为设备型,而另有相当部分的处理过程则体现为工艺技术与设备的高度集成.以特定的工艺技术与特殊设备高度集成的成套技术和工艺流程在水工业的建设,发展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技术设备和器材所占的投资比例相应明显上升,反映了水工艺工程向设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有一本适应这方面发展,体现相关内容的教科书,"水工艺设备基础"就是在此背景下为适应当前给水排水专业发展而增列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是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方针,使学科发展与行业需要相适应的具体体现.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设计特点:
    1. 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
    《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最早由我校主编,编写的教师又有很好的给排水专业背景,同时又是全国给排水工程专业《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的起草人,因此在该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反映和体现给排水工程学科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在各版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注重引入新的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专业相关知识,体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2. 及时将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的发展和教改研究成果,将教改科研成果作为典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该课程虽然是一门新编教材,仅仅开设了7年,我们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上不断求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多个教学改革项目,发表了多篇相关的教改论文,完成了第二版的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在短短7年内修改了两次.
    本课程内容结构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基础知识.
    第1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4学时)
    1.1 金属材料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
    1.3 高分子材料
    1.4 复合材料
    第2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及保温(4学时)
    2.1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2.2设备的保温
    第3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10学时)
    3.1 容器应力理论
    3.2 机械传动理论
    3.3 机械制造工艺
    3.4 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
    第二模块:常见水工艺设备
    第4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2学时)
    4.1通用机械设备
    4.2专用设备
    第5章 容器(塔)设备(2学时)
    5.1压力容器法兰
    5.2 管法兰
    5.3 支座
    5.4 安全泄放装置
    5.5 填料及其支承装置
    5.6 布气(汽)装置
    第6章 搅拌设备(2学时)
    6.1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6.2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6.3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第7章 换热设备(2学时)
    7.1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7.2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7.3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
    7.4换热器计算
    第8章 分离设备(2学时)
    8.1 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8.2 气浮分离设备
    8.3 筛滤设备
    8.4 砂滤设备
    8.5 膜分离设备
    第9章 污泥处置设备(2学时)
    9.1排泥设备
    9.2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
    第10章 投药设备(2学时)
    10.1计量设备
    10.2 投加设备
    第三模块:实践性环节:
    本课程结合金工实习,参观实习(演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金工实习时间定为2.0周.参观(演示)实习可与专业认识实习相结合.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各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不同材料的使用条件,难点是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能;
    第二章: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设备腐蚀防护技术,难点是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第三章: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的计算,内压薄壁容器的应力计算,机械传动的主要方式,几种机械制造工艺,热传导及计算;难点是回转薄壳的薄膜应力的计算,热传导及计算.
    第五章:容器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密封垫片,安全泄放装置的原理与适用场所.
    第六章:机械搅拌设备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机械搅拌器的型式与结构.
    第七章: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换热器性能评价方法,难点是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第八章:常用气浮设备的工作原理,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难点是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膜分离装置的结构.
    第九章:常用排泥设备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常用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第十章:计量和投加设备的工作原理.
    解决方法:
    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向学生交待清楚.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切实掌握.对于难点,采取适当分散,多举实例等办法,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特点,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辅以参观,观摩与多媒体演示.增加金工实习内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所作的有关教学实验,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设备制作基本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加深理解.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教师通过网络上的信息结合课程教学,即时将水工艺设备方面的有关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关图片,新设备工艺图,工程图等.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 通过校外实习,增强认识,加深理解和应用
    设计: 按照专业的培养计划,在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到水厂,水处理站,建筑现场等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参观考察.
    效果:通过认识实习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对水处理工艺,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诸多设备的了解,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再经过生产,毕业实习,加深和巩固本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进一步认识许多工艺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2. 结合校内金工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设计: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与校内金工实习点配合,设计部分与本专业设备相关的简单机械加工环节.
    效果:既锻炼了学生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专业设备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3. 进行开放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设计:通过自主和创造性设计一种设备模型,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完成从实验设计到亲自动手操作全过程,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与创新精神.
    效果:通过水工艺设备基础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设计性实验十分满意,认为现在的实验让他们自主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过程能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4. 参与科研工作和创业大赛,拓宽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
    设计:吸纳部分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时指导部分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由吴谦(水0502班),李靖(水0502班)等参与的作品—"西安碧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立足环保行业,将我校拥有的专利技术——生物造粒流化床,进行了污水处理设备化的概念设计及市场营销策划,为该项科研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变奠定了一定基础.该项创业设计荣获第十四届"粉体杯"暨第十届"中星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现已报到省级,参加第四节西安高新"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由刘维炜(水0502班),白慧(水502班)参与的作品—"西安海通阀门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提议中的公司.该公司以解决排污过程中常见且很棘手的问题——阀门堵塞为主要盈利点,在消化了我校专利产品——新型无堵流量调节阀技术的前提下,以环境学院为技术研发基地,研发出系列阀门的产品,建设阀门生产加工厂,提出策划和开发整个国内市场详细方案.该项创业设计荣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四届"粉体杯"暨第十届"中星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二等奖,现已推荐到省级,参加省级创业计划大赛.
    效果:通过此类环节的设计,提高了学生对水工艺设备原理理解,加深了对设备材料及加工过程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对水工艺设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加快了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教材沿革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全国统编教材,自2002年主编第一版以来,累计有11次印刷,共计发行25000册,为全国设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绝大部分高校所采用,对我国给水排水工程及相关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教材作为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第一本技术基础课教材,曾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年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2006年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精心准备,编写出版首本全国统编教材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是针对我国目前给排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与不断完善的现状,经过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众多专家的多次讨论而于2000年确定设置的一门新的课程.在国内属首次开设,国外由于专业名称不完全对应,同类课程与教材尚不多见.
    首本《水工艺设备基础》全国统编教材通过2所学校竞争方式编写,最后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获得主编权(黄廷林任主编).由于该教材内容涉及到材料学,机械原理,材料加工与成形,腐蚀防护,热工及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编写任务繁重,难度大.在主编的带领下,编写人员都积极准备,搜集了大量资料,根据教材编写大纲和内容提纲要求,提炼,概括和汇总相关知识内容,对书稿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修改和完善,严格审校,经过2年的艰苦工作,2002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见样书),自第一版教材出版的近7年时间里,先后印刷11次,出版发行25000册.2003年4月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列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0大主干课程之一.
    《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分为基础知识篇和水工艺设备篇,前三章为基础知识篇,主要讲述与水工艺设备的制造,设计,工艺特点,适用条件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材
    料性能,材料的腐蚀防护原理,材料的保温,以及容器应力基本理论,机械传动原理,机械制造加工及热交换理论等;后七章为水工艺设备篇,以讲述水处理工艺中专用设备的分类,组成,特点及使用条件等方面内容为主.
    该教材内容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大纲要求,份量适中;内容编排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在概念阐述,原理论证,数据与图表引用等方面基本做到了准确无误;教材结构严谨,合理,完整,符合规范化要求,是一本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
    (2)加强教材建设,不断完善教材内容
    自首版教材出版以来,该教材编写人员和课程教学团队经常就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向全国几十所高校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发出调查表,从回馈的信息和应用证明看,"该教材科学,先进,合理,适用性强,采用其进行教学的效果显著."2003年,该教材被列为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2006年又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为进一步提高"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的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受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托,作为教材主编单位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8年7月主持召开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主要对该教材使用过程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经验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再结合我校多年使用该教材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进一步补充,更新和完善了教材内容,于2008 年底修编完成了第二版《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2009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
    此次改编和修订,增加了第7章曝气设备,更新或补充了相应章节的内容或新技术设备;对部分章节结构进行了调整;并对其他章节中的文字,图表及公式中的错误进行了更正,修改和规范了教材中的符号和专业术语.与前一版相比,第二版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更加科学,先进和合理.
    修订后的教材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篇和水工艺设备篇2部分,基础知识篇章主要讲述与水工艺设备的制造,设计,工艺特点,适用条件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分类,性能,材料的腐蚀防护原理,常用的腐蚀防护方法,材料的保温,以及容器应力基本理论,机械传动原理,机械制造加工,电动机与减速器及热量交换理论等;水工艺设备篇章则以讲述水处理工艺中专用设备的分类,组成,特点及使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包括容器(塔)设备,搅拌设备,曝气设备,换热设备,分离设备,污泥处置设备以及计量与投药设备等.
    这次编写和修订,尽可能结合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需要,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阅读;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努力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又考虑到能与我国给排水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进一步完善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的内容与体系.
    (3)坚持改革,进行电子教材建设
    为适应新形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申报了校级《水工艺设备基础》电子教材建设的教改项目.电子教材的开发,是对纸质统编教材更好地诠释和讲授,更有助于学生地理解和学习.《水工艺设备基础》(电子教材)也随新版教材的修订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预计2009年底完成.
    教材特色
    (1)体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和教材系统创新
    《水工艺设备基础》涉及到材料科学,力学,传热学,机械原理,机械加工与制造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该教材中既体现了相关学科必需的知识内容,基本概念,又使内容连贯,篇幅满足教学要求.编写人员经过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凝炼出适合水工艺方面的基础篇章,它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是有创新的,自成体系的基础篇章.
    (2)强调基础理论知识,注重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针对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要求,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方针,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水工艺设备基础》教材从基础理论知识入手,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全方面掌握与水工艺设备有关的基础知识,是一门既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新的教科书.
    (3)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是针对我国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与不断完善的现状,经过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众多专家的多次讨论而确定设置的一门新课程.
    随着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水工业设施建设中成套专用设备和检测,控制仪器仪表的投资比例的逐渐提高,水工业设备,器材和仪器仪表与工程要求之间的差距已显露出来.水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作为提高水处理效率,保证处理水质,节省运行费用,减轻劳动强度的关键,其装备水平也因此成为水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该课程和教材正是为了适应新时期专业发展的这种迫切需要而设置和建设的.因此,该课程的教材建设和发展,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首次编写出版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水工艺设备基础》是一门新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基本要求是实施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受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托,于2002年由该教材的主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主笔起草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4月在北工大通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审议,并由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1月正式出版.
    (5)专业优秀教材和必备参考书目
    该教材内容符合认识规律和教学大纲要求,份量适中;内容编排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在概念阐述,原理论证,公式推导,数据与图表引用等方面基本做到了准确无误;教材结构严谨,合理,完整,符合规范化要求,是一本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水工程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目.预计2009年底修订完成出版.
    教材成果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12
    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4
    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11
    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2003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5
    全国28所高校的应用证明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考虑到该课程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特点,注重给学生传授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扩充性资料:
    (1)工具书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吴锵.材料科学基础.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邓文英主编.金属工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梁成浩主编.金属腐蚀学导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美]H.H.尤里克,R.W.瑞维亚著.翁永基译.腐蚀与腐蚀控制—腐蚀科学与腐蚀工程导论.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钱苗根,姚寿山,张少宗编著.现代表面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杨德钧,沈卓身主编.金属腐蚀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王凯,冯连芳主编.混合设备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章熙民等编著.传热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张子慧主编.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吴粤 主编.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史惠祥主编.实用水处理设备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史惠祥主编·实用水处理设备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刘茉娥等编著·膜分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李金根主编·给水排水快速设计手册·第4册·给水排水设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德] R Rautenbach 著,王乐夫译·膜工艺——组件和装置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2)网络资源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与给水排水专业及该课程相关的更为广泛的信息,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常用的行业网站,如:
    1) 中国水文信息网:http://www.hydroinfo.gov.cn/;
    2)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水文水资源共享网站:http://sdinfo.chinawater.net.cn/
    3) 中国水网:http://www.h2o-china.com
    4) 中国水星:http://www.waterchina.com
    5) 中国国际环保网:http://www.65.com.cn
    6)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http://www.c-china.com.cn
    7) 中国给水排水:http://www.chinawater.net
    (3)推荐相关辅助自学教材
    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一个参考书目录,如《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等著);《机械原理》(孙恒等);《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周志安等);《设备腐蚀与防护》(王增品等);《热工学基础》(韩正兴等)等一些列参考书,并指出了各参考书中与本课程有关部分章节,为学生的自学把握方向.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门新的专业基础课,在国内属首次开设,受实习条件的限制,相关实践性环节处于初期阶段,相应的实验配套教材正在酝酿之中,随着实习基地的建立和金工实习的开展,相应的实验教材也将编写完成.
    实践性教学环境
    该课程最早在我校开设,由于条件限制,首次讲授《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没能安排实习内容,为了解决参观实习问题,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在学生的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临时增加了该课程方面的实习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为本课程建设有金工实习基地,金工实习一周,目前已经有两届开展了金工实习教学,效果显著.
    此外,为了给学生的课程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和巩固实践性教学环节,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教学点,实践教学条件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
    网络教学环境
    目前,学校的教学条件虽不能满足每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的要求,但每个宿舍都有电脑,网线已通入每个宿舍,校园宽带网和学院局域网保持开通,师生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和交流:
    1) 学生可在宿舍,网络中心,图书馆,学院机房等处上网,登录学校网络资源的"水文学"精品课程,通过教学录像,课件,教案等预习和复习,并通过在线答疑解决问题;
    2) 学生也可登录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网,检索或下载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的论文,书籍信息等.
    3) 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下一步将根据学校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条件的完善程度,逐步开展网上交互式教学.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一门新课程,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灵活地安排,组织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此外,还特别关注学生间的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教学方法和形式主要包括: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专业课主要是靠板书来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有效控制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增大课程教学中的信息量.教师通过网络上的信息结合课程教学,及时将水工艺设备方面的有关新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知识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关图片,新设备工艺图,工程图等.
    除了通过面授和答疑课解答同学问题之外,还采用电子邮件或在网络聊天室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改变过去只能在课堂上或在指定的时间,地点为学生解答疑问的方式,可以在网上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拓展了教师学生的交流渠道,使教师和同学的交流变得更加有效和方便.
    课内随堂演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进行的演示性教学在教师讲授和指导下进行,提供学生课外实践的方法;课外实践则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独立地根据课内演示的内容进行实训,以培养学生利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给出的思考题和习题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和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的意识.思考题大多是要求学生课后实地考察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后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领域与日常生产活动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中,本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在课程教育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尽量采用多媒体在短时间内传输,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的图形,图象,活动画面等方面的信息,也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能收集大量的课堂讲授的素材,信息量加大,讲授效率提高,并能及时更新内容,改进备课方式,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另外,课前的演示能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授内容,便于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目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相关内容安排如下:
    实物与模型的结合:第1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第5章 容器(塔)设备 通过选择小件材料样品及真实附件作为课程专用件,如PVC板,钢管,填料,布气帽等,将其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实际的材料及附件,提升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结合专用件和具体水工艺设备多媒体模型,让学生掌握材料特性和附件功能等.
    动画与动静态影像结合 第6章 搅拌设备,第7章 换热设备,第8章 分离设备,第9章 污泥处置设备,第10章 投药设备.自制,购买常见水工艺设备的动画,在课堂演示,以让学生在短时内了解设备的简单原理,结合第一模块基础知识,重点介绍设备在研发,设计,制造,加工中材料选择,搅拌等附件确定以及设备结构设计等,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研发设备的创新能力,强化对水质工程学中净化原理的理解.
    原理与工程实例结合 第2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及保温 第3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第4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 结合管道及设备的防腐蚀工程,介绍腐蚀的原理和防腐蚀的工程做法,通过管道保温工程,介绍传热理论和保温工程做法,结合水容器机械设计图,介绍容器的应力理论以及容器的加工制造工艺.,通过对典型的的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工程的介绍,了解水工艺中常见设备,掌握水工艺设备选择的原则.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水工艺设备基础》是在水工艺变革新形势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设立的课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竞标获得全国首编权.2002年出版以来, 在全国高校给水排水专业本课程教学中,我校率先开设了这门课,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受到多方好评.
    多数专家认为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在课程负责人黄廷林教授的带领下,主讲教师均为教学及科研骨干.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并辅以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多项教学实践环节,教学效果良好,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自该门课程被建设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许多兄弟院校都通过我校校园网上下载我们相关的教学资料.
    在2003年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参会的40多所高校希望我校能开办该课程的教学培训班,专业指导委员会也已经将该项任务正式下达到我校.定于2008年7月在我校召开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班.
    校内同事举证评价
    通过近几年学校教学督导组对《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督和检查,该课程的综合教学质量一直达到优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合理,有自身特色,授课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教学效果优秀.因此,校教学督导组总体评价:《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优,全面达到陕西省精品课程的要求.
    近四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教师讲课有热情,精神饱满,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能够深入浅出,能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造和启迪.
    通过对学院不定期对学生的书面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学,同学们普遍反应良好,认为教师在课件中补充的各种原理图和设备结构图直观易懂,加深了他们对水工艺设备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的理解.此外,同学们对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进行答疑的教学手段反映较好,认为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只要有问题就及时与教师联系,而且还可以与外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本课程教学的录像资料目前还没有全部制作完成,目前制作完成的4位主讲教师的部分课堂教学录像片,学生,校内督导专家,教务管理部门等均认为质量优秀.
    (1)材料设备的腐蚀 主讲教师:黄廷林教授
    要点: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原理及技术;
    重点讲授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牺牲阳极的阴极防护技术,并举一实例.
    (2)膜分离设备 主讲教师:熊家晴副教授
    要点: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设备
    重点说明各种膜分离设备的分离原理,推动力及膜的构造和特性.
    简单介绍膜分离装置及其特点.
    (3)换热设备 主讲教师:卢金锁讲师
    要点:介绍常见换热设备的类别及其特点.
    重点说明容积式,半容积式,快速式及即热式换热设备的构造,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4)污泥处理设备 授课教师:解岳副教授
    要点:说明污泥处理的目的及重要性
    介绍水工艺中常见的污泥处理设备;
    重点介绍沉淀排泥设备和污泥浓缩设备的构造,原理及应用特点.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 强调基础理论知识 课程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从基础理论知识入手,使学生掌握与水工艺设备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 体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 《水工艺设备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必须系统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综合.
    3. 适应给水排水工程学科及水工业发展的需要 该课程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要满足水工业器材加工,设备制造和自控系统开发等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1. 专业主干课 在2003年4月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最新制订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中,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列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0大主干课程之一.
    2. 主编规划教材 2002年,首本统编教材《水工艺设备基础》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编出版后,就由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定为规划推荐教材;2003年,该教材被评为建设部"十五"规划建设教材;2005年7月,又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于2009 年4月编完成《水工艺设备基础》(第二版),现已正式出版.
    3. 编写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水工艺设备基础》是一门新增设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基本要求是实施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受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托,于2002年由该教材的主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主笔起草了《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4月在北工大通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审议,并由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1月正式出版.
    4. 举办课程研讨班 为进一步提高《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由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安排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8年07月举行《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主要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和经验交流,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各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间的交流.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课程教学方式需要更新.由于该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与现有的其他课程有较大差别,如何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更新教学方式值得探索.
    多媒体教学条件设施需要改善.多媒体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目前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和学生的计算机拥有率还难以保证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此外,还需要有校园网络的支持.因此,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处于展台教学阶段,现有的条件和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教学课件急需研究开发.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发本课程教学课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该课程涉及材料学,机械原理,金属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如果能用动态模拟的方法来表现,无疑会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把该课程建设成为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精品课程,样板课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应用和推广.具体地讲,要探索适合本专业发展的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的教学方法,教学课件,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为广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水工艺设备的平台.
    本课程的建设步骤
    本教材由我校编写完成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高校给水排水专业现已利用我校编写的教材开展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步骤主要包括:
    (1)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法讨论,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
    (2)继续完善现有教学课件建设,为新课件的制作提供素材.
    (3)在原有PowerPoint教学课件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编制形式多样,满足课程内容要求,适应现代教学的课件.
    (4)积极研究分析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办《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会提出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水平.
    (5)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积极筹备,将在新一轮教学中投入使用.
    (6)广泛征求全国高校同行对现行《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材使用,课程教学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我们在本校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在3年内随课堂教学更新现有的录像,实现全课程上课录像上网,具体计划如下:
    2008年7~12月,完成课程第1,2,3章内容上课录像,
    2009年1~7月,第1,2,3章课堂录像的后期剪辑制作,配套相应动画,文字说明,实现录像上网;
    2009年8~12月,完成课程第4,5,6章内容上课录像;
    2010年1~7月,第4,5,5章课堂录像的后期剪辑制作,配套相应动画,文字说明,实现录像上网;对前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
    2010年8~12月,完成课程第7,8,9章内容上课录像;
    2011年1~7月,第7,8,9章课堂录像的后期剪辑制作,配套相应动画,文字说明,实现录像上网;对前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该课程资源计划已于2005年初步完成,登录网址为:www.xauat.edn.cn/jpkc 《水工艺设备基础》.
    目前有浙江工业大学等10多所学校的任课教师通过登录我校该课程网址,下载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登录我们的网址可以查询该课程的相关情况,如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课件,相关教改文章等.而且,读者还可以通过访问我们的主页查询相关的链接,及时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动态和建设进展.目前该课程的主页内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更新,预计7月份完成.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请参见:www.xauat.edn.cn/jpkc 《水工艺设备基础》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拨出专项经费,建设和共享一批具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组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学校在组织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规划课程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现目前我校共有66个校级精品课程,学校进一步加强建设,其中21门被选为省级精品课程,5门作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写的《水工艺设备基础》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目前新教材已编写完成,随着新教材的使用,配套的电子课件,动画等一系列补充材料也将同时修编,届时针对新教材的应用,我校将面向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办《水工艺设备基础》第二期课程研讨班,并根据研讨班的建议和结论,进行新一轮教材和课程的修订,随着我校本科生的教育,录制教学录像,上网发布.
    8. 说明栏
    《水工艺设备基础》是经过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众多专家的多次讨论而于2000年确定设置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目录调整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新制定得的培养方案中确定为该专业的十大主干课程之一.在国内该专业中属首次开设,国外同类课程与教材尚不多见.
    首本《水工艺设备基础》全国统编教材通过竞争方式,由我校于2000年获得主编权(黄廷林主编),并于2002年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到目前已3次印刷,第二版已于2009年4月正式出版.
    我校率先自1999级开设了该课程,到目前为止,全国64所设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在2003年开设了该课程.
    《水工艺设备基础》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在教材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传热学第四版答案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传热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  传热学第四版pdf  传热学第四版ppt  传热学第四版课件  第四版传热学编程  传热学第四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