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课后题答案 > 课程历史作业的原则把握与设计创新的探讨
  • 课程历史作业的原则把握与设计创新的探讨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1-07-17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课程历史作业的原则把握与设计创新的探讨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的,正因为如此,历史才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历史才成为培养学生追问和质疑勇气的最适宜的课堂.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旧版教材相比,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注重探究式学习.其一,它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其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其三,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将历史置于学生的思维可及的范围,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的问题,以现实的思维考证历史的真谛,给学生探索、发现、再发现、总结与借鉴等等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吗?基于上述的原因,笔者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对巩固、理解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对新课标的特点,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已大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与努力,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新课程改革后怎样实施上有了一定的突破.然而,对初中阶段容量大而课时少、一般要接触几个教学班,所教的学生少则几十名,多则三四百名,不仅班与班情况各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各不相同的.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历史作业的新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详细的琢磨,对新历史课程的作业布置没有作相应的要求,"神龙见首不见尾"大大影响的新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从形式上看,仍采用了原来的老套套,陈旧、呆板、单一,千篇一律.题形仍以填空、选择、判断、连线、问答为主,着重点仍是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考察学生能力型、情感态度型的题目非常少.以往的历史教学之所以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作业的模式化、单一化.使每一段丰富多彩的历史成为单调的"原因、过程、意义"或者"背景、内容、作用"等.史实与结论是固定的,每一次作业仅仅把课本的某些段落"搬"到了作业本上,只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产生创新思维,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从难度上看,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作业都是一模一样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久而久之,势必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内容上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新教程改革中对历史学科的作业设计创新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在单元后有,单元中也有,不仅设计了诸如"练一练"等题型,也还设计了类似"动脑筋""试一试""故事会"等活动型题型,品种多样,不一而足.我们的历史教师应充分重视历史作业的落实对学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紧扣新课程标准,深刻体会新课程历史作业设计的目的,特别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很抓落实:
    1、把握作业设计的原则:一是重"质"少"量",求"异"略"同".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二是少封闭,多开放.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三是变单一为多样,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建立起交流机制.例如,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
    2、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改变命题形式单一死板、份量过多、命题过细、答案过死的机械训练习惯方式,利用历史史料的解析将作业形式和量的设置、作业达成度的控制权、作业价值的评判权全方位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史料的收集整理、对已有知识的概括、迁移和探究,对思维过程的不断自我改正,形成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途径],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为历史教材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材中安排的作业类型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可以将之与历史地图、图表、历史文献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分析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动脑筋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故事会、历史小剧场、现场抢答赛等,陈述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历史观点,训练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尽量防止教师以讲台为中心,花费大量时间精讲细讲但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出现.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课后答案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java程序设计课后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背影课后题答案  我的信念课后题答案  敬业与乐业课后题答案  核舟记课后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