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浙江高考理综 >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10-05   下载次数:1   点击次数:5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Wilson Lee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20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吴雪蓓
    一,第26题评分细则
    第26(1)小题:第一个空格(满分3分)得分点:
    3分:准确地体现出HSCN与HAc的酸度或[H+]不同;
    2分:提到了Ka值不同,提到电离常数,提到酸性不同,H+数目不同或表达了[H+]不同,但
    理由错误;
    0分:以上意思都未提及
    第26(1)小题: 第二个空格(满分2分)得分点:
    2分:"Ksp或[Ca2+]·[F-]直接代入.
    2分:准确地给出了[F-]=1.55~1.65×10-3或[Ca2+]·[F-]2>或Ka(CH3COOH)"(得2分),"HSCN是强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0分),"HSCN是强酸,CH3COOH是弱酸,则HSCN溶液中c(H+)大,反应快"(得2分),"H+浓度"(得2分)等.另一类答案错得较离谱.如"HSCN的电离速率大于CH3COOH","CH3COO-易水解","HSCN的水解速率(或水解能力)大于CH3COOH","溶液浓度不同","HSCN与NaHCO3反应比较剧烈"甚至"两溶液酸碱性不同","溶解度","温度","时间因素"等等.
    第(2)小题第一个空格数据偏差较多,第二个空格的错误:只写=……;Ka(HF)= c(H+)·c(F-)(得0分);当c(H+)≈c(F-)时,便是可取的数据 (因为有公式,得2分,虽该生不太懂);取pH=4计算,c(H+)=10-4mol/L,c(F-) =1.6×10-3mol/L,而c(HF) =4×10-4mol/L(因为没列式,0分).
    第(3)小题:学生1:c(Ca2+)·c2(F-)>Ksp(CaF2)(得2分);
    学生2:c(Ca2+)=4×10-4/2 =2×10-4mol/L,c(F-) =2×10-3mol/L,∴Q= c(Ca2+)·c2(F-)= 8×10-10>Ksp.有公式但数据错,则得2分.
    学生3:Q(CaF2)=4×10-4/2 ×(1.6×10-3/2)2=1.28×10-10 评:得0分.虽然学生对浓度商知晓,但未写公式,0分.若再交代c(Ca2+)=4×10-4/2 mol/L,c(F-) =1.6×10-3/2mol/L,则得2分.
    学生4:Q(CaF2)=2×10-4×(4×10-4)2=3.2×10-11Q ∴不会有沉淀.全错0分.
    学生6:Qc(CaF2)= c(Ca2+)·c(F-) 或Qc(CaF2)= c2(Ca2+)·c(F-),(0分).部分学生干脆连离子电荷数省略变成原子了,c(Ca)·c(F)也不乏其人.
    根据上述的错误之处,分析原因:
    1,基本概念混淆,理解不到位.如第(1)小题学生只要回答出HSCN与HAc的酸度(中学化学不要求)或H+浓度不同就可得满分,至于H+浓度为什么不同可不写,若写写错要扣分.因为得分的关键点主要是H+的浓度不同和体现"两溶液".
    2,化学用语表达不清,计算能力较弱.如第(2)小题中若省略了Ka,这就失去了概念本身的涵义.另外公式本身写错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Ka,Ksp混淆表示,主要是课本相应巩固练习较少,不熟练.
    计算能力弱化是平日依赖使用计算器的原因.c(Ca2+)·c(F-)2 =2.0×10-4×(1.6×10-3)2=5.1×10-8,连数量级也算错,类似的低级错误层出不穷.
    3,读图析图能力欠缺.本题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据图形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从中抽提有用的数据的基本能力较弱.不少学生面对定性图(速率-时间关系图)时只能就事论事,不会分析本质原因.对定量图(浓度-pH关系图)束手无策.第(3)小题,由于部分学生未考虑到HF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与浓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在浓度-pH关系图中提取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这也反映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思维,重练习轻分析的弊病.
    五,试卷特点及建议
    本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较高的创新性,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各种题型与样卷有较高的吻合度.本试卷的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全面覆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研究基本方法及化学计算等内容覆盖面较大,也结合了新课程理念和教材体系内容的变化.选择题常规中见新意,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四个大题中除有机题比较经典外,其它三题"起点高"——考素质,考能力;"落点低"——解题时运用的知识没超过大纲,体现命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原则.以第26题为例,三大平衡常数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点,以电离平衡常数Ka,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为主线,重点突出了对坐标图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的考查.知识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离子浓度大小比较,Ka计算,Ksp计算,判断沉淀是否产生等.三个小题层次性明显,第一问从反应速率图中仔细观察,分析本质,即可解答;第二问涉及Ka计算,要从定量图中分析得出,有一定难度.实际上学生可以根据图中任意一点的c(HF),c(F-)和pH值代入公式计算都可.第三问,Ka与Ksp的综合运用.难度偏大,主要是学生读不懂以及不会用,这也反映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26题不失为经典好题,题目令人耳目一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基础性突出.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  2010广东理综高考  2010安徽高考理综  2010重庆高考理综  2010四川高考理综  2010年海南高考理综  2010北京高考理综  2010山东高考理综  2010高考理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