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培优补差计划 >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6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微软用户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海南华侨中学历史科组 王丽君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教学,我担任两个普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特别是其中一个班在进入高三后,全班前十名全部抽调到另外一个重点班,对学生的打击非常大,加之两个班的历史测试在全年级排名倒数第一和第二,对老师的教学和管理难度也非常大.钟对两个班整体势力差,底子薄弱,落后面大,学生求知欲望不强的实际,作为科任老师,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高考大纲》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注重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对历史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保持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可以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形成等."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内容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首先,帮助学生加深对高考大纲的重视程度,注重近两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么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么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意义,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内容重新组题,以达到做一道选择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历史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国培计划2011历史试题  小学英语培优补差计划  语文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英语培优补差计划  学校培优补差工作计划  培优补差计划记录  小学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数学培优补差计划